不二叔 发表于 2025-4-11 18:37

记录】在绝境里打转的第37天:我靠这4条路给自己蹚出了缝

1. 借钱:拨通那个“不敢打”的电话

手机通讯录翻了3遍,备注“同事”“同学”的头像挨个划过,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小时——上次联系还是3年前婚礼随礼,如今谁愿意给个“失业3个月的倒霉蛋”借钱?
硬着头皮点开那个存了5年却从未备注的号码(只记得是某次行业会上交换的名片),嘟嘟声里捏紧了手机壳。对方接起时带着疑惑,我语速飞快:“哥,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我现在遇到点坎儿,能不能借600块应急?下周发工资立刻还你……”
沉默3秒,他突然笑了:“记得你之前在XX公司做策划是吧?别急,我转给你。” 挂掉电话时,屏幕显示到账通知,附带一句:“谁都有难的时候,以后别自己硬扛。”
原来有些“没联系”,不是隔阂,是没开口的勇气。

2. 救助站与慈善:现实比想象更“骨感”

抱着最后希望走进救助站,白墙青瓦下挂着“温馨家园”的牌子,却在登记时被泼冷水:“暂住只能1天,明天必须离开。” 狭小的房间里挤满纸箱和旧被褥,同屋大爷叹着气:“年轻人,这里是给流浪汉落脚的,你得自己找路啊。”
想起曾给韩红基金会捐过200块,翻出短信试着打去电话。接线员声音很温柔:“我们目前专注医疗救助,个人生活过渡帮扶暂时没有项目。不过您可以试试联系当地人社局,他们有就业扶持政策……” 挂电话后盯着基金会官网的“感谢名单”,突然觉得公益像远山上的灯,能照亮方向,却照不暖眼前的夜。

3. 人社局:政策是“工具包”,得自己拆封

跑了3次人社局,才搞懂“扶持政策”不是“伸手即来”:

- 资金扶持:毕业2年内可申请低息贷款,但需要注册个体户,找企业担保。窗口小姐姐递来一张A4纸:“流程都在这,材料不齐的话……” 看着密密麻麻的“经营场所证明”“征信报告”,突然想起自己连个像样的办公地点都没有。

- 推荐工作:留了电话后等了一周没回音,再去问才知道“岗位匹配需要时间”,建议“主动去人才市场看看”。

- 免费培训:拿到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家政公司电话:“育婴、养老护理、电工都能学,培训完推荐就业。” 打过去才知道,电工班要凑够30人开班,家政课得自己买教材。

- 失业金:最现实的一条,却卡在“连续缴满1年社保”——去年8月裸辞时,谁能想到社保会成为救命稻草?
政策像超市里的“半成品食材”,得自己洗菜、切配、下锅,手忙脚乱时才发现:原来“帮扶”从来不是施舍,是递来一把刀,让你自己切菜。

4. 找工作:从“写字楼梦”到“搬砖路”

手机里的招聘软件刷出包浆,外卖骑手、快递员、APP推广的电话每天响不停。有个外地安保岗说“带薪培训15天,月休4天”,差点动心,却在查地图时发现培训地在500公里外——连路费都凑不齐,拿什么去“带薪”?
线下跑断腿:连锁餐饮店的经理扫了眼我的“新媒体运营”简历,笑着摇头:“我们需要能搬货、收银的,文案能力用不上啊。” 保安亭的大叔倒是热心:“小伙子,工地缺小工,一天180管吃住,愿意去不?” 想起写字楼里的咖啡机和PPT,喉咙发紧,却还是接过大叔递来的工地招工传单。
昨天在万达找厕所时,看见后厨贴着“帮工急招”,月薪3500包吃住。站在油烟味弥漫的后厨门口,犹豫了10分钟,掏出皱巴巴的简历——这次只写了“能搬货、能熬夜、肯学”。

5. 搞钱路上的“边角料”:把“没意义”熬成“有盼头”

- 公众号:每天写500字“垃圾文”,却攒下了37个粉丝
凌晨12点,在出租屋台灯下敲键盘:“今天在后厨切了50颗土豆,刀工比昨天稳了。” 这样的流水账发在公众号,阅读量个位数,却在第三天收到一条评论:“我也在跑外卖,看到你写‘掌心油污很踏实’,突然不觉得累了。” 原来哪怕没人打赏,文字也能像后厨的火苗,暖到同样在深夜醒着的人。

- 论坛:发10篇帖赚20块早餐钱,却“捡”到本地招工群
把找工作的经历发在本地论坛,版主给加了“求职实录”标签,私信里收到环卫队招工电话:“小伙子,我们缺文案写宣传稿,月薪3000,愿意来不?” 虽然最后没成,却因此进了“本地打工人互助群”,群里大哥分享的“小区摆摊卖袜子”攻略,让我算出每天多赚50块的可能性。

- 视频探店:用30块的三脚架拍万达小吃,被老板送了碗免费酸辣粉
午休时举着手机拍后厨帮工的日常,镜头扫到老板煮面的手速,配文“凌晨4点熬汤的阿姨说,面要过三遍凉水才够筋道”。视频发在某音,播放量200多,老板看见后塞给我一碗粉:“下次来拍我教你调酱汁,帮我多宣传宣传。” 突然懂了:所谓“没时间成本”,不过是怕丢面子的借口,蹲在地上拍10分钟,说不定就有意外的甜。

6. 从“绝境”里偷来的5条“反焦虑”法则

- 把“身体”当最后一张底牌:
每天在万达后厨搬货,下班后跟保安大叔学八段锦:“小伙子,你脸色比上周好多了。” 发现比起省钱吃泡面,花5块钱买俩鸡蛋煮面,第二天搬货能多扛两箱——身体不垮,才有资格谈“下一步”。

- 用“倒计时”逼自己动起来:
手机设了三个闹钟:
9:00“人社局开门”,14:00“劳务市场蹲点”,20:00“学剪视频”。
最初听见闹钟就烦,后来发现:跟着闹钟走,一天能填满70%,剩下30%留给意外(比如今天收到保安大叔给的工地安全帽,说“明天跟我去看工地面试”)。

- 把“技能”拆成“碎片任务”:
学AI文案时,先从“帮早餐店写促销海报”开始:“老板,我帮你写‘第二杯豆浆半价’的文案,写得好你送我个茶叶蛋行不?” 现在能熟练用Midjourney画包子插画,虽然赚不到钱,却在简历里多了句“掌握AI图文创作”。

- 给“存钱”找个“具体钩子”:
把“存够3000块考驾照”写在手机备忘录,每赚100块就画个对勾。上周帮超市卸货赚了200块,对着两个对勾突然笑了——比起“开公司”的大目标,这种“看得见的小进度”,才是熬下去的燃料。

- 用“本地扫描”代替“远方幻想”:
以前总刷“外地高薪招聘”,现在学会逛菜市场时看摊位:卖豆腐的阿姨说“月入8000,凌晨3点去豆腐坊拉货”,卖水果的大哥透露“小区团购群能赚差价”。发现自己脚下的土地,藏着比招聘软件更真实的机会——前提是你肯蹲下来,跟摆摊的大爷多聊10分钟。

7. 后半段:从“活下去”到“想入非非”,反正梦不要钱

在后厨切土豆时,突然想起20岁那年在写字楼写的“创业计划书”,里面写着“要改变行业”,现在却对着案板上的土豆笑:先把这颗土豆切好,说不定哪天能攒够钱,支个卖土豆丝卷饼的小摊?
越想越“收不住”:

- 赚5000块,就在小区门口摆早餐摊,凌晨4点去早市批包子,6点支起煤气灶,卖完回家补觉;

- 赚20000块,租个小门面帮商家拍宣传视频,用学的剪辑技术,500块一条,慢慢攒客户;

- 赚10万了,就把老家的旧房子改成手工艺品作坊,教村里阿姨做刺绣,直播卖出去;

- 要是能赚100万,就建个小型冷链仓,帮菜农把新鲜蔬菜直接送到超市,省掉中间商差价;

- 等赚够1000万,就搞个“绝境互助基金会”:给想创业的人免费提供办公室,教他们用AI写方案、用直播卖货,启动资金直接给,赔了也不用还——因为我知道,人在低谷时,缺的可能不是钱,是“敢伸手”的勇气。

当然,这些都还没影呢。昨天试工切土豆时,差点切到指甲;今天去考驾照体检,发现视力又降了;晚上在论坛发完帖,数了数存款,离3000块还差1200块。

但没关系啊,反正梦不要钱,万一哪天走着走着,就撞到其中一条路上了呢?

(写在最后:本文前半段为真实经历,后半段“赚X万”“建基金会”纯属深夜乱想。若你觉得“这人怎么越写越飘”,就当是后厨蒸汽熏脑子了吧——毕竟,连想都不敢想的话,日子该多没劲啊?)








方圆百里 发表于 2025-4-11 20:12

临渭区万达。

劲舞骄阳 发表于 2025-4-11 20:38

加油,有梦想的人。

Eserhl 发表于 2025-4-11 21:52

加油,有梦想的人。

好人张 发表于 2025-4-11 22:55

先去参加免费培训。

hwa 发表于 2025-4-11 23:10

生活的态度。

Mor的王妃 发表于 2025-4-11 23:15

加油加油!!

夕阳多美好 发表于 2025-4-12 07:00

有梦想的人,加油!

张亚茹grm 发表于 2025-4-12 20:24

有梦想的人   加油

长安三万里 发表于 2025-4-12 21:39

加油,有梦想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录】在绝境里打转的第37天:我靠这4条路给自己蹚出了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