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结婚旺季,大家对份子钱,闹的苦不堪言。份子钱,最初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原本是去送一份好的祝福,如今却变得越发“沉重”,那么份子钱都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最初“份子”可是中国人发明的“众筹”,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发展至今却逐渐成了量化感情和身份的工具,金额也是水涨船高。和大家分享与探讨一下。
新闻1:
4个结婚礼,1个满月,再加上我们全家出去旅游,‘十一’还没到,我就已经花出去2万元了。”赵女士晒出自己的“十一”账单引起了不少人热议,许多市民纷纷赞同。如今“十一”消费甚至比过年消费还高,许多市民准备在“十一”长假结束后开启“吃土”生活,而国庆期间,让她们最怕的就是份子钱。
新闻2:
前不久,宁波的一位网友小张接到了一位老同学的电话,寒暄了几句之后,对方告诉小张自己十月初一要结婚,问他是否有空参加,小张想了想自己国庆期间比较忙就谢绝了。在小张看来这个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基本没有联系,也不存在什么交情,甚至小张都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请自己参加婚礼。可是刚等小张委婉谢绝参加,这位老同学直接发了个银行账号过来,说人不过来没事,把礼金打卡里可以,说至少1000元。
新闻3:
阜阳男子国庆8天参加4场婚礼称一个月工资不够随份子钱,在国庆婚礼季,压力最大的要数那些赶场子的人。“这个国庆,整个朋友圈都在结婚。不是在喝喜酒,就是在去喝喜酒的路上。”这是市民小赵在朋友圈更新的心情,他说,八天假四场婚礼,一个月3200块钱的工资不够随份子,压力很大。
份子钱的意义:
份子钱,亦称礼金,指的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传统。所谓份子钱即是别人结婚、生孩子、老人归老、包括单位、个人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要去送钱,包括礼金和礼品。古代:在古代并没有流行送份子钱的习俗,人们习惯送东西给新人。份子钱代表了对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钱永远不能代替感情,谁份子钱给得多,就代表谁更亲近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不能让钱成为感情的量化标准。份子也写作分子,是一个老词,打从明代中叶开始就流行。这种叫法,本身显示凑份集资、群策群力的风气。
从地域上分:
看看这份全国婚礼红包地图,看看有你参加婚礼的地方没?他们的红包又是多少呢?看完,好羡慕广东、云南的小伙伴,婚礼红包的规格相对较低,红包最小,带着100元和人去即可。华东、华北地区红包规格普遍高,浙江和上海红包平均达到1000元,浙江和上海也当之无愧成了“最讲面子”地区,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区也高达800元。东北地区的红包都是均价吗?500元是统一好的嘛?
从年代上分:
从60年代的3-5元,70年代涨到5-10元。一直到2000年以后,100元就毕竟常见了。而现在,100元是属于完全拿不出手,300元意味着勉强维持关系、500元是浅浅的祝福、800元是当你是朋友、1000元是走心又走肾,而1000元以上则是土豪一生一起走了。
结婚礼金价位:
最低——去过算数型:一人/200,二人/500,一家/800
标准——礼尚往来型:一人/500,二人/800,一家/1000
结婚细分来说:
(1)普通同事、朋友:200元-300元比较适中,关系好一点的那就再加一些。同事之间也可以一起拼凑一个吉利的数字包个“大”红包。
(2)开裆裤朋友、死党:不少于600元。数字是不是要再往上走,就视你的荷包而定了。
(3)家里的亲戚:1000元以上。关系特别近的,家里长辈交情好的甚至上万,这就没个准儿了。
婚礼博主李先生提示: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如果以前别人来喝过你喜酒的话,那么回礼的金额通常不少于所收礼金的数目。
送礼金的讲究:
(1)礼金的数字尽量讨好彩头,最好成双,666、888之类的最好。“三”谐音“散”,做寿和结婚忌这个日子,祝寿、贺喜送礼也忌“三”这个数字。“四”谐音“死”,结婚礼金忌用这个数字。“五”谐音“无”,有的地方禁忌这个数字,有“无子”之说。
有的地方妇女忌讳“七”这个数字,源于古代妇女犯了七条就要被俢。另外注意,有的地方结婚还不用“8”,因为是两个“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