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参观富平老城引起的对渭南老城现状思考
文/史仙亚
刚从春节忙碌、喜庆、疲惫中回归平静,几个好友就想放飞身心,找一地休闲自乐。
踏进富平老城青石板交错的老城民居区,一股历史厚重的似曾相识味道占满了视线。古建筑图书馆康有为亲笔题名:“图书馆”三个苍劲匾额,引导我们参观老城的脚步,“姜氏巷”、“古城北街”、“鸳鸯巷”、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名,对于我们同为渭南人的渭南人,显得陌生而苍白。在“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的建筑大院,偶遇几个六七十岁的富平人,谈论着大院的历史记忆,曾经的部队疗养院、学校、解放初期的政府大院,以及和自己有关的成长故事,对于我们一个“外地人”,在陌生的熟悉中羡慕,羡慕他们有一处可回忆的“城”。一狭窄又高大的木门,上面几个熟悉的:“中国人民银行”字体,承载了一个县城的金融管理和货币流通。在一座高大的深宅大院标有:“冯子明故居”门前,通过查阅学习、有幸与易主交谈,了解了一个爱国军阀富平王的革命史,以及故居的易主变迁,在敬仰历史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叹新主的潮前商业投资意识。在老城民宅下,随处可见富平人以富平的石刻工匠手艺,雕刻的阴阳八卦图、民间故事浮雕、喜鹊登枝、福禄门墩石,承载着主人的文化信仰和家风家世。踏着青石板的小巷,一路羡慕一路思考。依托老城民居,富平又以老学校,建设打造了“富平老城记忆馆”,从不同的几个单元,介绍了富平的历史变迁、文化古迹、风土人情、让人更专业更全面的对富平古往今昔得以了解。
参观完的心情喜悦而沉重,我们又习惯的开始骂娘,作为一个在渭南老城生活了几十年本土渭南人,对渭南老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记忆,西关街、西门巷、南门巷、城隍庙、文昌阁、回水桥、带渭门、西门城墙、老邮电所、军人服务社、育红路那些曾经的记忆承载了一座城的历史和几代人的记忆。然而,渭南老城的发展,始终以老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以重在“改造中”发展,甚至好多老道路不能纳入城市管理,依然停留在城中村村级道路的管理层面,长期处于脏乱差现象。对老城遗留的有限历史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如北门巷道路、郭家巷管理脏乱差、仅存的几处城墙保护和利用不足,带渭门残破不堪、老邮电所旧址、军人服务社旧址、育红路残留等多处旧址荒废无人问津。笔落之处,偶然想起有几次几个外地车辆,咨询老城有哪些旧址可参观、在遗憾中无处推荐,春节前有西安朋友推荐外地三线文化爱好者,邀请引导参观三线建设企业旧址,在西北林机厂的防空洞下,看着正在被私有化、商业化、餐食破坏的厂区,我们也曾怀疑历史陈旧的保护利用和现代的发展,到底是否矛盾。今天对富平老城的参观,坚定我内心的信念,也长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有反对意见认为渭南老城缺少有价值的历史资源,今天对富平老城的参观,反倒认为不是没有而是缺乏发现和利用的魄力和担当,渭南老街不但有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明清县薯城门、带渭门、西、北、南城墙、北门巷、西门巷、文庙、城隍庙等建筑和旧址。还有见证和记录着红色文化记忆的东关小学和校内的百年古槐,同时还在荒废残喘的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史邮电所旧址、军干所、老县委大院、教育巷、西北林机厂、老邮电局家属院、老人防办、育红路残留部分等。历史人文是在发展中保护利用,让其留住乡愁、留住城市记忆、记录变迁,还是陈腐改造,渭南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用什么来记录这座城的曾经,用什么承载这座城的往昔,在青石板小巷悠悠回荡,又在文明功利中无奈的残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