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图记兼访华州人文
最早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是在1995年的冬天,在华县农行工作期间,骑着重庆80摩托车去高塘农行看望一位一直关心我的大哥挚友,他带我去参观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当时南广场和塔园还没有建设,北边的纪念馆老院子,树木葱郁,幽静祥和,在馆内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前后后参观了纪念馆,留下了深厚的印象。几年后工作调动到了渭南,但是对华县的感情依旧深厚,特别是2006年开始摄影创作后,经常骑摩托车走赤水-高塘-东阳-桥南-阳郭-闫村一线采风旅游,南望秦岭,北邻渭水,风景迷人,堪称人间世外桃源。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英雄辈出,古有全球郑姓祖先郑桓公,近有陕西著名教育家杨松轩,世界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开拓者杨钟健,今有樊根深、郭景洲、刘建武军界人才等各界名士。2012年、2015、2016年又参观了几次纪念馆,特别是最近这次拍摄了纪念馆的星空和星轨,云层也不是很理想,遗憾的是纪念馆的大门由于灯光忒亮,树木葱葱,无法拍摄星空和星轨,以后有机会再去。
仰望纪念馆的星空,回首岁月,在社会和谐、人们生活安定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浴血奋战,献出生命,为新中国而奋斗流血牺牲的人们,我们更应该团结所有人,爱护所有人,捐弃自己的弱点,发扬全身的优点,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时常问候老人,经常爱护同志,时刻关怀家人,尽力关切友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好自己生命的长征路,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在此感谢摄友雨中风、漫步者、65度等多位摄友在几次采风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和一路的照顾,使得我们顺利拍摄到了一些华州区的影像片段。
附诗一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牢记先辈遗志勇固我河山,
周郑唐郭秦塞水韵开启秀丽华州图和谐盛世。”
骊泉丙申年戊戌月庚寅日于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
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相关资料(来自网络):
一、渭华起义纪念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的高塘塬上,这里地势挺拔,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南接秦岭,北临渭水,川塬起伏,沟壑纵横,粮丰林茂,人杰地灵。它与雄伟高大的渭华起义纪念塔相映生辉,是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纪念馆占地面积8872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馆藏革命1400余件,陈列展室7个,起义领导旧居4处,馆内保留了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
1、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位于纪念馆内最北端。此旧址建筑是工农革命军军委、司令部的会议室,刘志丹、廉益民分别住在东西两厢房,在此期间,军委、司令部、陕东特委负责人在这里聚会运筹帷幄,指挥这场革命斗争。
2、十五个砖铺大字:砖铺字所在地起义当年是原高塘小学群体建筑中的校园中心道路,也是纪念馆的中心位置。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共产党员教师陈述善、李维俊等组织高塘、谷堆两校师生为悼念李大钊等革命烈士召开追悼大会之时,在校园大道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长20米,宽2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条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缅怀革命先烈的特殊标语,在全国革命文物中绝无仅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3、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
一九二七年七月,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常驻办公。本旧址位于两颗古槐及指挥部旧址内前五间厅,唐澍司令当年住室东邻一座砖木结构的楼房建筑,也是纪念馆最东边的一座建筑。一九二八年三月,党的六大代表潘自力、张金印、王松年由上海回陕,在此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批准省委在渭华起义地区武装起义的计划。
4、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两颗古槐遗址):一九二八年六月起义军民在粉碎了敌人两次进攻后,刘志丹同志在此古槐树下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当时局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撤往陕北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5、烈士殉难井:位于两颗古槐遗址地正北15米处。渭华起义失败后,候振和、刘孝智等十一名共产党北清乡团匪逮捕,毒打致死投尸此井中。
除此以外,起义旧址还包括三教堂、郭家庄小庙、药王洞、高塘会馆。
二、交通:往返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较为方便,走连霍高速公路陕西段到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西出口下,再走县道320就到渭华起义纪念馆。具体您可以使用百度地图规划行车路线。
三、附近景区:
1、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区东南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西起少华峰,东至蟠龙山,南依秦岭主脊,北接关中平原,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纵深35公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点:
(1)宁山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境内。宁山寺是陕西省终南山东部佛教活动开展最早的寺院,坐落在小夫峪口东侧柏树坡的山脚下,四周竹林茂密,溪水长流。相传宁山寺修建与汉武帝刘秀有关。刘秀曾被王莽囚于西安城南王曲青龙岭,后经人解救脱离险境,而小夫峪过圉一带即为其休息藏身之所,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尊崇佛教,为纪念真父伟绩,报答此地潜藏幸存之恩,遣王宰相于蟠龙山建造潜龙寺而宁山寺即为其下院。宁山寺建成之后,王宰相及其失心于此技剃出家,故宁山寺亦称“王相府”。该寺附近的长寿坡村东曾有王宰相墓葬及石塔,一直保存至1949年后。
(2)敷谷湖位于小敷峪口,由原小敷峪水库改建而成。湖坝高30米,长116米,东西与对峙的山崖相连。坝顶上建有别具风格的廊桥,白柱蓝梁,平顶透格,清秀典雅,东西桥头各有一座凉亭扼守。廊桥上方有“敷谷湖”三个红漆大字,为陕西当代著名书法家吴三大所题写。
(3)少华峰景区,位于公园西部,是由变质岩和花岗岩挤压、褶皱和断裂而成,所以山势雄伟,岩石裸露,峰峦起伏,沟谷幽深。山形如簸箕,箕口向北,东西两侧山梁蜿蜒而上,象两条游龙交汇于主峰之巅,内侧是左撵沟,沟内林木葱郁,绿草如茵,有小道盘旋而上,直通山顶,外侧绝壁千仞,深不见底。“宗教因名山而兴盛,名山因宗教而厚重”,少华山是一座的道教名山。
(4)潜龙寺景区位于迷糊峪,东邻白崖峪,西接小敷峪,南至蟠龙岭,总面积360公顷,海拔高度600--1300米,该景区因潜龙寺而得名。潜龙寺景区属秦岭低山地貌,前山坡度平缓,后山较陡,路边的一溪清水,常年滋润着山里各种各样的植物,中部有丁香、石竹、百合、野菊花,上部有圆柏、侧柏、白皮松等,使这里四季花不断,八节常披绿。
(5)密林谷景区位于小敷峪的最南端,面积1220公顷,森林覆盖率90%,树木多达3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有杜仲、金钱槭、水曲柳、领春木等。野生动物20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林麝、金钱豹、白肩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红腹角雉、雀鹰、华山虎凤蝶等。
2、桥上桥
桥上桥,又名赤水桥,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是渭南市临渭区和华州区的分界桥。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后因洪沙拥塞桥孔,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在原桥上叠建一桥。
数千年来,一直是陕西关中东去中原的关陕大道必经之地。古往今来,经过的商旅行人、铁骑战车不计其数,如今都已成过眼云烟。唯有连接两岸而结构独特的古老石桥依然屹立,见证着千百年来人事休咎和环境变迁的历史。
石桥结构的独特之处是它由上、下两层相互对应的桥拱和桥面组成了罕见的“桥上桥”。桥面东西长70米,宽5米。上桥九孔,下桥八孔。全由材质、尺寸和加工方式相同的灰白色花岗岩石条砌成。拱形桥洞各高3.5米,宽3.4米。上、下桥的桥柱、桥洞垂直对应。形状、大小完全一致。不同的是:上桥桥面两侧各砌有高一米左右的石质护栏,栏外有九条雕刻精美的石龙,分别镶坐在每个桥洞的拱顶,龙头朝南,吮吸着上游南来的洪水;龙尾向北,指示着下游人渭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日见繁荣,农民生活逐步提高。古镇焕发了青春,石桥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桥上桥的独特结构吸引着无数游人,观光旅游者接踵而至。桥上桥也于1992年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3、郑桓公墓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之事,大为恼怒,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并同时杀害郑桓公。郑桓公死后,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
郑桓公墓,位于陕西省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墓冢周长10米,高2.1米。2007年,华县人民政府拨专款重新进行维修,郑桓公墓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4、五龙山
五龙山位于杏林镇龙山行政村南,东靠太平峪,西临石堤峪,因五山聚于一峰而得名,又有马岭山之名,海拔1377米。
此山原称少华山西峰,唐曾建有秦皇观基浮图,又称镇风塔,并有伏毒寺,五龙山山势巍峨雄壮,登顶眺望,渭河平原沃野无垠,村舍点点,正北的县城历历在目。
5、西溪
是石堤河流经县城西老官台村与梁西村、梁老堡村之间的一段支流。台地夹峙,稻田如茵,溪水蜿蜒北流,风光别具,在古代为眺游佳景。明代著名文人吕柟、康海、王维桢都曾到此游览,并有诗题咏。“西溪夜月”亦为华州八景之一。
现在的西溪,流过良田沃野,数十亩渔池、荷塘、稻田点缀期间,仍不失恬静的田园风光。当地广泛流传着一些有关杜甫与西溪的传说。
6、白崖湖石
位于柳枝镇张桥村与暴雨沟村之间。此石平地突兀,成倒梯形,上宽下窄,高约5米,宽约8米,长约9米,顶部长有一棵柏树,人称“空中悬柏”。此树高约5.6米,树围1米,南北枝展3.36米,东西枝展3.95米,虽扎根石上,但生机不减。据测定,树龄约400余年。
7、历史传说之华州八景
(1)南寺晓钟,指南寺报晓的钟声,有诗曰:“五漏筹残夜色平,梵王宫阙吼长鲸。”据说当时清越的钟声可传遍全华州。南寺,正式名称为南塔寺,位于明朝华州城西南隅,在今城区渭华路步行街东头路北。至民国时,据《重修华县县志稿》记:“该寺仅房屋三五椽,僧一二名,清越之晓钟,久已绝响。”1949年后,逐渐倾圮无存,今已建为金城小区。
(2)西溪夜月,指西溪的水光月色,有诗曰:“帘澈晴空月色低,蟾光流影映西溪。”西溪在今城区西的杏林镇老官台村、梁西村与李庄村、武家堡之间,古代这里水势浩大,风光绮丽,为眺游佳景,甚至可以观划船竞技,唐、宋、明、清皆有诗人题咏。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任华州司功参军时,常到此游览,并吟诗记胜。惜明清以来,水势渐小,以致于今,仅为田野耕地而已,人往风微,胜景不在。
(3)石桥官柳,指石堤河桥附近的柳树成荫,有诗曰:“郡城十里架长虹,官道依稀古木丛。”石桥:即石堤河桥,在城区之西十里、北沙村以北的石堤河上。官柳:官府栽种的柳树。据明《华州志》卷二记:“河水自石堤峪出,北入于渭,自桥南眺,山峰叠翠,一壑芳蕤,更夹岸高柳荫荣,过者恒驻马赋诗,以叹胜绝”。民国《重修华县县志稿》卷十五记:“从前夹岸高柳,叶嫩荫浓,加之山色南来,河水北流,固一幅天然画图也。”今石桥还在,但已翻建多次,再无当年旧颜;官柳早已不存,徒留诗人吟唱。
(4)黉宫古柏,指黉宫内的古柏繁密茂盛,有诗曰:“数仞宫墙一径深,两行青翠柏森森。”黉宫:学宫,即古代的学校,也称儒学,明清华州的儒学在文庙大成殿西。这些古柏不知生存了多少年,至民国时只剩几株半死不活的枯树,1935年被全部伐去。
(5)泮壁甘泉,指学宫墙外的汩汩甘泉,有诗曰:“数尺甘泉水,近在宫墙西。”泮:泮宫,即学宫。明《华州志》卷二记:“学宫亦因东城高阜,右(即西面)有柳巷街(即今三门巷),街侧有甘泉,深四五尺,甘洌殊常,古今无盈歉之时。”明清时,这一带曾设过甘泉里(古代若干户人家为一里)。清末时此泉干涸。
(6)移山灵湫,指灵秘深邃的移山潭,有诗曰:“少华山隈乱石滩,白云绿水净漫漫。”移山:即移山潭,又称白厓湖,位于今柳枝镇张桥村的半截山下。据明《华州志》卷二记:北宋熙宁五年(1072),少华山的阜头峰崩裂,“其下水出,其深无际,名曰移山潭。其崩山遗址,名半截山。” 《华州志》卷九记;“移山潭水深数十丈,大与郡城同。”移山潭山光水色,澄萍数里,风光怡人。元明清时,一直是华州名胜。直到清末,移山潭仍周回百亩,以后,水面逐渐缩小,直至干涸,成为一片农田。
(7)少华晴岚,指少华山晴日的雾气,有诗曰:“日色才临泰华东,岚光如画蔼溶溶。轻凝远嶂浓还淡,倏然凌崖翠且重。浑似蚩尤军涿鹿,恍疑神女醉巫峰。非烟更觉还非雾,幻尽先天造化踪。”描写了晴天有云雾缭绕的少华山,在云海中出没无常,时隐时现,似真似幻的景色。
(8)渭川晚渡,指傍晚时分的渭河渡口,有诗曰:“华郡堂堂枕渭流,夕阳日日往来稠。一篙清浅斜晖影,两岸喧腾伫待舟。” 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华州北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陇海铁路过境之前,在运输上也有相当价值。民国《重修华县县志稿》卷二记:“查铁道未兴前,秦豫晋间货物,均借此转输。”同书卷六云:“渭河行船,麦棉皮炭盐铁等,均由此转输。清时的王里渡为官渡,水夫四名。大涨、解家、周家庄、孟村、拾村,均为私家设船,为渡渭往来要津。”陇海铁路过境后,渭河运输衰落。民国《重修华县县志稿》卷十五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渭河渡口为“地势寥落,行旅稀少,只余广漠荒滩而已”。现在,铁路、公路有更大发展,渭河水路运输更加式微,仅存詹刘、滨坝、拾村等处,为两岸村民往来使用。
四、民俗:
1、华州背花鼓
华州背花鼓,因当地方言称“跳”为“bie”,故该舞在陕西华县群众中又称为“蹩鼓子”。
背花鼓作为一种民间祭祀性群舞,表演者均为男性,主要是背花挎鼓的年青人。通常由30人组成。分两队排列成纵列,每队12人,共24人;领舞和配属角色共6人,分执大小铜锣,其中执小锣领舞者2人,执大锣者2人,执大锣配音者2人。主要表演者扎一种巨型扇面五彩舞饰。挎鼓于腹前,双手击之而舞。舞姿粗犷原始,舞步多以跳为主要特征。背花随着舞者的跳动和舞姿的变化,如孔雀开屏,似旌旗飘荡。配以鼓声、锣声和演员节奏强烈粗犷豪放的呼啸声,声威雄壮,有排山倒海之势,现场气氛庄严而狂热。
2、华州秧歌戏
华州秧歌戏是一种陕西省华县的地方传统戏剧。最初是一种地摊子的表演形式,过去的演唱比较简单,只是锣鼓、大钗伴奏,没有弦乐,敲敲唱唱,唱唱敲敲,艺人中流传着这样的口歌:“敲得快、跑得快,不敲不跑唱起来。”为其主要特点。现在,秧歌剧的演出基本上走的是戏曲表演程式的路子,文武场面也是借助秦腔的乐队,这当然并不是十分恰当的,许多艺术性的问题,如剧本、音乐设计、表演程式等都还需作认真的研究提高,使陕西省华州秧歌戏逐渐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戏曲剧种。华州秧歌戏已经入选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华县皮影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清乾隆、嘉庆年间,戏剧家李芳桂等文人、举子,为碗碗腔皮影著有《十大本》等许多传统剧目,至今流传,并被其他剧种移植、改编搬上舞台,久演不衰,为陕西的戏曲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皮影班、社多由五六人组成,行动方便,不择场地,长年可活动于民间的村镇、宅院,在广阔的农村扎下牢固的根基。
华县皮影的制作非常复杂精细,基本上要经过制皮、雕刻、上彩三大工艺二十四道工序。
表演可以说是精湛绝伦,堪称是皮影艺术的灵魂,在皮影演出中,唱腔也非常具有地域特征,它几乎和皮影演出融为一体,无法分开。现在华县皮影的唱腔以碗碗腔为主,细腻悦耳,缠绵俏丽。现在,华县皮影可以说是陕西皮影的代表之作,她精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演技,委婉动听的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
4、东峪孝歌
东峪孝歌,流行于陕西省华县西南山区的汉族民俗文化。高塘镇东峪孝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孝歌,又称哭歌、丧歌,白事歌。“东峪孝歌”体现了古老的山区人民行孝和社祭文化,承载着山区人民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山区人民通过唱“孝歌”这一礼仪活动的形式,构建较为深厚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山区人民几乎逢亡人必唱“孝歌”,由此形成村、社为单位祭祀亡人的礼仪文化。
5、铁里芯子
铁里芯子是陕西省渭南市的汉族民俗文化,属于杂耍技艺。踩芯子的人物往往高悬空中,看不出立足之处。这时靠底座中伸出的那根“芯子”的铁杆作为主杆支撑的。抬轿上面有高七、八寸,宽五寸的小平台,最上端为扮演人物打置了一对脚踩的铁耳,还为人物打置了T形铁腰卡,把人物与铁杆用布带紧紧捆为一体,妆扮着戏中人物的孩童,或站、坐、悬空于主杆上给人一个亭亭玉立之感。
6、华州面花
“华州面花”和别的地方的面花比起来,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它一般不着色,洁白如玉,保持了面食那种自然的白、香、甜,造型质朴厚重,简洁明析,内涵丰富,富有变化,大胆夸张,不以形似,而以神似为满足,面花捏制的形象种类繁多,有单独的、复合的、组合的各种样式。单独的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形象简炼而大气,复合的有金鸡斗蛇,五福鹤寿等玲珑而精巧,而组合的大个卧虎、立虎、双虎等形象最具有代表性,尤其充分显示出当地艺人们的高超技艺。
7、蕴空山庙会
蕴空山庙会,又称“蕴空禅院庙会”,始于东汉。蕴空禅院,位于陕西省华县大明乡政府西南3公里的蕴空山北麓。旧名“云寂寺”。该寺院庙建于汉代。因“悬棺”而盛名,加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棺内葬者普乾禅师,出家前是崇祯皇帝的四太子,在华县举兵抗清。为了唤起百姓对大明江山的拥戴,他首先在方圆建造寺庙来保护自己,在短时间内相继建起兴国寺、护国寺、兰若寺等庙宇。同时,他还将住地周围的村庄命名为大明、崇宁、崇安。随后,又派生出了朱张、南王、忠王等村名。后人为了纪念普乾禅师,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集聚蕴空禅院上寺还愿。久之,形成了今日的蕴空山庙会。
8、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
填字谜接龙游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时《易经》占卜及历代词语游戏的一些形式与手法,结合射覆的游戏需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格。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以一词开头,四面开花,首尾相接,连接不断,气势宏大,颇为壮观。射覆接龙一旦展开,层出不穷,首尾连接,无穷无尽。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可长可短,操作方便,小到三五个词语,大到三五十个词语,甚至几千词语连接。
9、华州传统木工技艺
华州传统木工技艺是一种流传于华州的传统木工技艺,华州传统木工技艺是一门工艺,一门独有的技术,也是建筑常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三行(即木工、木头、木匠)之一。据说远古时代建造房屋,房屋建好封顶之日必须请“木工”镇邪!镇邪之时木工拿出独门工具站在屋脊之上高喊大吉大利之话,以保日后平安富贵!当今社会“木工”职业应用领域广泛。比如房屋建设领域,船舶领域,美化景观建设,还有现在最常见的装饰装潢领域。
五、当地饮食:标准的北方饮食环境,以面食为主。
1、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是中国北方地区陕西、山西等地非常流行的汉族小吃,在有些地区也是节日食品。一般选春季头刀韭菜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适宜于春季食用。
该制品表皮金黄酥脆。馅心韭香脆嫩,滋味优美,是适时佳点。
2、野菜玉米饼
将山野菜、香菇、木耳改成丁,用开水焯一下备用,将鸡蛋打入汤碗内,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山野菜丁、香菇丁、木耳丁、盐、味精、葱花、搅拌均匀。 坐锅点火待油烧热,倒入兑好的鸡蛋液,用慢火煎至金黄色即可出锅。
3、洋芋搅团
洋芋糍粑,一种以马铃薯(土豆)为主要原材料的汉族小吃,流行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甘肃称为洋芋搅团,贵州云南称为洋芋粑粑。
4、葱煎包
葱煎包色泽黄亮,外壳微脆,馅料味鲜香嫩,食时佐以辣椒油,口味更好。
六、名优特产:
1、柳枝香椿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暗褐色,片状剥落;幼枝有柔毛。双数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有特殊香气;小叶10—22片,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无毛或下面脉腋有长束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退化雄蕊5,与发育雄蕊互生。蒴果卵圆形,长1.5—2.5厘米;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5-6月,果期8月。
嫩芽食用,木材纹理细,是造船和建筑材料,木屑及根可提芳香油,国外用作雪茄烟的赋香剂;种子可榨油,含油量38.5%;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的功效。树皮含川楝素,图醇,鞣质;叶含胡萝卜烃,维生素B,C。
2、华州大白菜
华州大白菜是华县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大白菜优良品种。如“华县二包头”、“华州二苯白菜”等,是有名的地方良种。该品种以其形美质优而著称。
华州大白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A、C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现代科学分析,每百克大白菜内含钙140毫克,磷26毫克,钾346毫克,胡萝卜素1.28毫克。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还含有较多的有防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钼和易于消化的粗纤维。
3、地膜洋芋
黄家村隶属华县瓜坡镇,省道101、陇海铁路由东向西横穿而过,黄家村地膜洋芋2000年开始种植,每年2月初种植,5月初上市,生长期3个月,具有色白、个大、皮薄、肉细、口感好、上市早的特点,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主要销往西安、渭南等各大批发市场,部分产品远销到四川、甘肃、东北等省份。
4、华州山药
华州山药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华州镇的特产。华县华州山药其茎身粗、条长、质细、味道浓郁,营养丰富。由于其毛稀皮薄,易于清理做菜,食用价值高,可烧、炸、炒、蒸、煮味道鲜美,老少皆宜。入中药,可“止腰痛,治虚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除寒去热,生精固本。其中含黏蛋白多糖,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特殊疗效。久服山药,耳目聪明,肌肤光细,延年益寿。可理气和中,养容颜抗衰老,且绵软爽滑,老少皆宜。
5、南沙圣女果
南沙圣女果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瓜坡镇南沙村的特产。华县瓜坡镇南沙村的圣女果,因土壤气候适宜,果实又大又甜,很快便远近闻名。
圣女果的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香烟和汽车废气中致癌毒素的侵害,并可提高人体的防晒功能。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不但可防癌、抗癌,特别是可预防前列腺癌。
6、华县大接杏
华县大接杏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的特产。华县大接杏,果皮淡黄,皮薄而韧,茸毛少,剥皮不易,缝合线浅而明显,片肉对称,果顶平而微凹,果肉橙黄,离核。
地处秦岭北麓的华县大明、高塘等镇昼夜温差大,光照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为大接杏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种植的大接杏汁极富,味蜜甜,大如小儿拳,号特产。香甜观美,质地细嫩,轻轻一掐、汁液便汩汩滴落,慢慢一掰、即为两个瓢儿,顺着皮儿一捏,闭眼享受,不等嘴巴衔上便能入肚,那种咬一口、流一手的感觉常叫人垂涎欲,简直美不胜收。华县红杏有43个品种,其中优良品种十多个,尤以华州大接杏最为著名,已列入中国各省市特产大全名录,为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
七、摄影器材
拍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等附近景区最好2相机2镜头,一个超广镜头拍摄建筑、风光,建议10-20镜头;一个70-200拍摄纪念馆建筑局部和特写。文中照片全部是宾得K10D和K5相机,宾得DA14、FA24镜头拍摄建筑、风光、人文,宾得FA100-300PZ拍摄内部局部特写。
八、其他提示
去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旅游一年四季皆可。春、秋季是去渭华起义纪念馆等附近景区的最好季节,空气通透。
到华县了,下一个县是哪? 缅怀革命先烈 华县的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 这真是涨知识了 漂亮好看!!!!!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 还有王尚德…… 谢谢分享,涨知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