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精致的关中民居院落之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图记兼访重泉人文
宋渭涛 文/图记得2006年初春的时候,散步经过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清路与高速路西入口十字,路东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写陕西蒲城桥陵欢迎您,画面广阔,壮观大方,十分诱人,便有了我的蒲城人文摄影之行。蒲城县古称“重泉”、“南白水”,是新中国北京时间的诞生地,人杰地灵,是“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王鼎、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井勿幕、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李仪祉和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率六名侦察员智取华山的蒲城县大孔乡太峪沟村刘吉尧等英雄儿女的家乡。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关中平原在秦岭山地的北侧,北界“北山”,东起潼关港口,西迄宝鸡峡,东西长约360公里,历代称谓八百里秦川,渭河横贯中部。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便出现在这块土地上。经过了千百年的变迁,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恢宏的建筑风格,在汉族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
渭河以南的平原地区的关中民居,以木构架、土坯墙、夯土墙、砖墙为主要材料的单层坡屋顶建筑为主。在台塬断续分布处也有少量生土窑洞民居,多半用于存放蔬菜、瓜果及柴草,一般不作居住之用。渭河北岸二阶台地的后缘,分布着东西延伸的黄土台塬,北接陕北高原南缘的山地,黄土层厚由十多米至百余米,塬面广阔,一般海拔为460~850米。塬上的一般民居与塬下相同。
在平原与台塬接壤处,台塬拔地而起,由于黄土质地坚硬,平原与塬地几成90°而不塌,多数民居就在向阳的塬壁上开挖窑洞;有的因地就势,背靠塬壁把生土窑洞与石砌窑洞或一般民居组合成院落。
从历史记载及现存民居的形式与布局看,还是属于北方类型。民居的坡屋面形式以硬山居多,瓦屋面只作仰瓦,平面布局与构架举折与北京民居类同。由于夏季酷暑,因此较多的宅院在平面布局上采用南北窄长的内庭,使内庭处在阴影区内,以求夏季比较阴凉。以下我带您走进一处宁静精致的关中民居院落----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内杈把巷六号的林则徐纪念馆,感受以清代建筑为代表的这一私人纪念馆。
早在2007年3月24日星期六,带着柯达P850数码相机,骑着摩托车远第一次赴80公里外的陕西省蒲城县桥陵景区参观拍摄,深入了解蒲城人文历史,由于初学摄影,没有留下原片,只有今天的网络小片;但是真正深入了解蒲城人文民俗精髓却是2012年晚秋,我自驾车去探访了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整个建筑形制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所在小巷宁静安逸,少有汽车的噪音,少有人流的喧嚣。它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院落里青砖墁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宜人。各色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雕刻手法娴熟,生动逼真,清泉盎然。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位于陕西蒲城县城内杈把巷六号,纪念馆又称王家大院,是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林则徐三次来陕西的寓所,该馆依托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不久,来蒲城怀念他的恩师、军机大臣王鼎时下榻的王仲山(王鼎族弟)家宅筹建。
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于2002年开始修建,在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属于私人纪念馆,整个院落布满各色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雕刻手法娴熟,生动逼真,生意盎然,有出神入化之妙。该院内仅高浮雕看墙就有十多块,木雕有200多幅,各种砖雕就有数百种,并有陈抟老祖书写的福寿砖雕,更是弥足珍贵,也是各具特色。宅内为历代二十四块名匾之一。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宅内的“凤凰抱厦八卦亭”雕刻工艺精美,堪称关中一绝。两边的走廊不但能观赏字画、花草也是游客休息的绝佳场所。
那么林则徐为什么来陕西省蒲城县呢?
因为陕西省蒲城县人王鼎!!!
王鼎曾任清代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军机大臣等官职,和林则徐有着卅多年的亲密交往,他们的友谊不是一般的朋友相好,而是始终以爱国、忧民为共同基础,卅年铸就的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结。1837年,王鼎70大寿时,道光帝御书赐“靖共笃祜”大寿匾一块。林则徐隆重地呈诗四首:
中和节启乐熙台,帝锡蕃厘寿宴开。
杖国年高偏却杖,拜恩刚自讲筵来。
四十年来中外望,济时真作巨川舟。
诗中字字句句里,渗透着林则徐对王鼎深深的敬慕之情。面对鸦片严重危害国家、毒害百姓的状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并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后,他雷厉风行地开始了销毁大量鸦片,狠狠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后林则徐被奸臣诬陷发流伊犁。王鼎作多方周旋,全力营救。然而昏庸的道光,在治黄工程胜利竣工时,又降旨让林则徐“着仍往伊犁”。爱国老臣王鼎一番用心,全成泡影,他气愤难平。王鼎亦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道光,决心再次上谏皇帝,决心力挽狂澜,死保力荐林则徐。在1842年4月30日自缢身亡,以“以学醒君”救国救民,来挽救林则徐不被迫害。王鼎自缢后,林则徐已在边戍的途中,1845年九月初六,林则徐被赦召还。1846年七月林则徐接旨到任陕西巡抚,他逐于1846年十一月十三日向皇帝呈了《患病未愈请开缺调治析》请予开缺,道光帝批给他休假三个月,他立即作了一番准备,经陕西富平来到蒲城县,悄悄住进王鼎族弟王仲山的家里,在这期间,林则徐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和文物,仅为此宅院就书写了八块匾额。大门口保存下来的就有两块:一块是《兄弟叔侄科甲》;一块是《观察第》。走进大门,南厅上挂着林则徐当时写的《味兰书屋》,西箱房挂着《槐荫山房》,前厅房门额上悬挂《寿萱堂》。中厅门额上挂着《介祉楼》,后楼额上挂着他写的《肄经阁》。
民族英雄林则徐离世已经166年了,可他和军机大臣王鼎之间感人的爱国主义生死情结,蒲城人民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不会忘记。他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附诗一首:“
虎门销烟怒壮中华神威留英名堪醒今世,
师生家国情系秦地重泉固山河荫庇苍生。”
骊泉丙申年丁酉月戊午日于陕西省西安市朱雀路
附陕西省蒲城县等相关资料,资料来自网络,摄影作品属本人创作:
一、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林则徐最有名的一首诗: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二、交通:往返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较为方便,走京昆高速公路陕西段到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出口下,再走省道S201、迎宾路、红旗路、重泉路8公里多到纪念馆。具体您可以使用百度地图规划行车路线。
三、附近景区:
1、五陵闲云
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县,史称“五陵闲云”。其中,桥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陵分布位置具体如下:
(1)唐朝-李旦-唐睿宗-桥陵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最初封为殷墟王,另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唐桥陵。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桥陵,又名桥冢,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61米,这里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2)唐朝-李隆基-唐玄宗-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泰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主陵外,还附葬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泰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唐朝-李纯-唐宪宗-景陵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805年―820年在位。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李纯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
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
(4)唐朝-李恒 -唐穆宗-光陵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李宥,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宪宗第三子,初封建安郡王,后进封遂王。812年,被立为皇太子。820年继位,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唐穆宗光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海拔1091米。
(5)唐朝-李宪-唐惠陵
李宪(679年-742年1月15日),原名成器。唐朝宗室,睿宗李旦长子。母为睿宗元配肃明刘皇后。本为太子,后让与其弟李隆基。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历任太子太师、太尉,封宁王。又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为玄宗所重,追谥为让皇帝。
唐惠陵墓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中国古代对太子(未来皇帝)的册立有 “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李宪身为长子本当被立为太子,但他后来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有能力有才学的三弟李隆基(即唐玄宗)。玄宗感他的恩德,在大哥去世之后,追谥他为“让皇帝”,并陪葬父亲睿宗的唐桥陵之旁,称墓为惠陵。老百姓则因他主动让位,感其诚而称他的墓为“让冢”。
据《长安志》记载:“陵在封阳乡,封内十一里。”墓前有众多的陪葬品,如朱雀、华表、石人、石马等。但现在仅存石碑一通,石人、石狮各一对。
此外,作为唐代帝陵中最大的一座陪葬墓,覆斗形的唐惠陵也有众多陪葬墓,如郑王锷、嗣宁王琳、同安王旬、蔡国公主、代国化主与霍国公主等。
2、双塔夜影
双塔之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
3、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原址系杨虎城将军宅院,1983年对外开放,分东、西两院。馆内藏有杨虎城和母亲孙一莲生前生活用品,以及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邵力子、马鸿逵、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现为重要爱国教育基地。
4、王鼎纪念馆
为清代著名爱国名相王鼎故居,1997年对外开放,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
5、六龙壁
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虽历经风雨洗礼,略显破败,可依然生动而富灵气。六龙壁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文庙
始建于唐贞观四年,为风格别致的四进院落式古典建筑群,馆内“蒲城碑林”名碑荟萃。
7、历史传说之蒲城八景
蒲城八景之一 :南塬春晴
城南里许为紫荆原,春分前后,踏青着率为社禊饮,盖仿古蚕市、兰亭,常醉卧而吟,步熙如也。
蒲城八景之二:温汤晚欲
凡水源有石硫磺,其水责温,骊山温泉四季如暖,此值秋冬耳。温则知无伏阳,凉则知无伏阴,浴之消疴荡秽,功迈骊山。
蒲城八景之三:漫泉秋月
邑西十里为漫泉源,夏则惊浪潺潺,惟烟消波澄时,水光月色,团团皎皎,好凭庾亮之楼,益拓袁宏之渚。
蒲城八景之四:北岭积雪
岭多谷壑,甚寒,平原但有霜气,则雪即盈山肃凝,迄春不消。士常冒雪嬉游,直笑子猷乘兴不遇戴安道而归也。
蒲城八景之五:双塔夜影
城内两浮图,建自唐宋。昼视之,南北个千尺,突兀堪观。至夕隐隐茫茫,而矗矗为撑天两柱。古诗云:去梯无影,兹岂借月为影也。
蒲城八景之六::五陵闲云
昔唐盛时,楼阁峥嵘,五彩郁然。而今寥落,无复凤翥鸾翔旧景,只依垅上闲云,任其往来卷舒于复道御碑间。邑文人多寄迹焉。
蒲城八景之七:盘龙异石
实一落星也,将雨而滋,湿如柱础,里人卜水旱,取释奠而祈农,所谓陂陀尺寸间,宛转陵峦,惜无高丽盆以盛之。
蒲城八景之八:尧山古柏
蒲城宜柏,而尧山柏异他地,以其根盘岩石,坚老特奇。即时远而摧,几不如古,犹有一干参天,足备栋梁,其萌芽触石出者,疏叶嫩枝,培养护持,延至今日矣,犹古柏也。
三、民俗:
1、蒲城尧山庙会
蒲城县北约25公里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尧山。山上有庙宇90多间,一圣母正殿为主,周围有马王庙、牛王庙、文昌庙、药王庙、白马将军庙、松子娘娘庙、关帝庙、九天三圣庙等。据说唐宋时就开始每年在清明节举办盛大的尧山庙会祭祀。明天起三年(公元1623年)县令王佑奏请将尧山庙胜迹载入祀典。从此,尧山庙香火更盛,祭祀隆重,同时,还有了十一社的祭祀迎神、送神活动。每年清明,民间组织"尧山庙会十"轮流娱神,主持社事。十一社分别为:延兴社、池阳社、陶池社、山杨社、泰睦村社、罕井社、庙台社、南坡社、桥西社、东觉社。正月十五日,各社长聚集尧山上一当年社事。
2、细狗撵兔
细狗撵兔历史悠久。早在《史记.李斯》传中就有“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记载,汉时蒲城属皇室上林苑的一部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兔园夹池水”的记述,可见蒲城当时已是皇室猎兔的狩猎之域,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也分别猎于(蒲城)伏龙塬和尧山。农业大县的特定环境,加上唐时京兆赤县的特殊地位,使唐皇室狩猎娱乐活动流传于蒲城民间,产生出细狗撵兔的民间竞技活动习俗。
蒲城之细狗,乃渭北名犬。“黄瓜嘴,羊鼻梁,四蹄如蒜;腰似弓,腿似箭,耳垂尾卷。”撵兔猎鼠,机智灵活,看家护院,极通人性,是人类的极好朋友。
蒲城细狗撵兔竞技活动每年农闲时在细狗爱好者中定期举行,主要撵兔日有: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等。节日当天,蒲城周边县、市,乃至来自西安、山西、甘肃、河南的细狗爱好者为自己的爱犬穿衣挂彩,放开缰绳,信狗驰骋追逐,加上成千上万名看热闹的群众,山呼海啸,烟障气冒,蔚为壮观。
3、蒲城杆火
蒲城杆火技艺是陕西渭南蒲城县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杆火是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是古老焰火的主要形式。因所有造型都是绑在木杆上燃放而得名。杆火又叫架子花,专家则称为“吊花傀儡”或“药傀儡”。杆火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思想,使杆火更有几分神秘感,又带有几分传奇。
4、蒲城焰火
蒲城焰火被称为中华一绝。蒲城自古盛产硫磺、硝石。所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元朝,焰火花炮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就在蒲城产生,所生产的小焰火也仅供皇宫享用;至清朝花炮生产在蒲城进入了昌盛时期,制作技术更加成熟,规模更加宏大。解放后,蒲城焰火之花,空前浓艳瑰丽。花色由单一变为五彩七色,可生产20大类,1000多品种, 已基本形成了以县花炮厂为龙头的较为正规的生产体系。曾先后七次赴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它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表演千余场次,特别是“宫廷系列焰火”的研制成功,为陕西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贡献。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蒲城焰火”将伴随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崛起,跻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四、当地饮食:标准的北方饮食环境,以面食为主。
1、八宝辣子
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直是绝配,这种又开胃又下饭的菜,是蒲城最有特色的美食。
“辣子一道菜”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八宝辣子就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辣子菜。说是八宝,无非是对众多原料的概称,不一定非要八样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样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咸菜丁,三是大肉丁。一辣二咸三香是八宝辣子的根本。当然,既然是八宝辣子,就不会这么单调,一般会就地取材,或因季节的不同,再加入别的原料,如黄豆、红萝卜丁、莲菜丁、蒜薹,有人还会加玉兰片甚至竹笋等等,总之用到的菜蔬都是比较脆生的。这些东西放进去,真要数起来够八样,颜色也是红、绿、白、黄、黑,煞是热闹好看,口感也会“丰富多彩”。
2、椽头馍
蒲城椽头蒸馍以其形似椽头而得名,至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蒲城椽头蒸馍是以渭北优质小麦和洛滨之独特水质为原料,具有馍白皮展、外酥内嫩、数日 不裂、营养丰富、甘香盈口的特点。其制作方法别具一格,蒸馍时不用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且便于携带, 又耐久贮。故而成为人们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的必备美食。
正宗的椽头蒸馍,做工极为规范,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的讲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蒲城椽头馍即使不佐菜蔬吃,也有筋耐嚼,舒适可口,如果能配上八宝辣子作为佐餐之用,真可谓美上加美,美到家了~
3、高力肉
高力肉是蒲城县的一道名菜,蒲城人爱吃高力肉,酒席宴会,常常离不了这道菜。高力肉要裹蛋清、淀粉,先过油,再蒸制,呈酱红色,酥而不烂,味略咸而香,老少咸宜。
高力肉,是因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大总管高力士而得名的。唐玄宗埋葬于蒲城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叫做泰陵,高力士作为陪葬也埋葬于此。据传高力士酷爱吃这样的肉菜,又因为高力士埋在了蒲城县,所以,高力肉就成了蒲城的名菜。
4 、地软包子
地软又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地皮木耳。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坡地上和河沟边,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脆,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馏、烩、作羹等。地软包子馅儿是用地软少许,豆腐(要硬点儿的),粉条,少许葱,全部剁碎,用盐、花椒粉、生油等调味而成。陕西蒲城的小吃远近闻名,尤其地软包子色香味俱佳,乃蒲城一绝。
5、面辣子
面辣子以前是“穷人饭”,是将家中舍不得丢掉的碎节粉条、豆腐丝、木耳丝等散碎蔬菜,和面粉一起制成浆糊状,加入油泼辣子等调料调味,泡着馍吃,看起来不起眼,却渐渐成为了地方特色。
其制作方法是用小麦面粉为主料,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粉条碎节等,加盐、味精、蒜片等调料,开水烫至半熟后,倒入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再上笼蒸,成品呈稠糨糊状。吃面辣子时多用来泡馒头,是一种最简单的小菜类食品。
6、红苕面饸饹
红苕面饸饹(又叫钢丝饸饹),是老蒲城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产量高,几乎成了人们的日常主食,餐餐离不开它。于是老百姓变着花样对红薯进行加工,什么“红薯面条”、“红薯蒸饭”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用红薯面做成的“饸饹”。吃起来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7、水盆羊肉
水盆大多作为独立主食,活跃在老陕的餐桌上。水盆好吃,一是羊肉实在,二是热汤暖胃,回味清香。蒲城水盆之所以有名,有一个特点和别的地方不同,就是花椒出头。蒲城地区的秦地花椒个头大,颜色红,麻香麻香的,配到水盆羊肉里特别的提味。
8、刺荆面
刺荆以前是地里的野菜,现在是越来越难挖到了。刺荆面的好处,在于刺荆本身性凉,益身,佐以面食,在 夏天能够降温解暑,振奋食欲。况且那绿绿的颜色也很鲜艳,令人胃口大开。蒲城的刺荆面是很多浦城人童年里的美好记忆。
9、棒棒馍
棒棒馍是蒲城的一种特产,由小麦粉、植物油、茴香、黑白芝麻、精盐等精制而成,香脆美味、营养健胃,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
10、油糕
蒲城的油糕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色泽金黄、皮酥肉软、香中有甜,吃起来既甜又软绵,非常好吃哦!
五、名优特产:
1、蒲城西瓜
蒲城西瓜品种丰富持续时间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中南部的龙池,龙阳、党木、椿林、孙镇、平路、原仁等十多个乡镇。蒲城西瓜、甜瓜自五月上旬开始上市一直持续到六月左中下旬,目前蒲城西瓜已畅销沪、川、渝、鄂、粤等20多个省。
2、蒲城苹果
蒲城苹果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特产。蒲城是全国有名的苹果基地大县,蒲城的苹果以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
蒲城县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大落差地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气侯特征,地肥层深,雨量适中的生长环境,为果品的优质、品种的丰富赋予了先决条件。
3、蒲城酥梨
蒲城被誉为“梨都”,距今已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果大核小、皮溥多汁、酥脆甘甜、黄亮美丽而闻名遐迩,更兼消渴生律、化痰润肺、止咳平端、清热解毒之功效而享誉中外;中国在2003年重点防治“非典”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砀山酥梨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它具备医用价值,一时间在全国热销抢购,生食可清五府之热,热食可滋五脏之阴”为此被历代医学家称作:“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千百年来深受销费者的青睐”。元、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专供皇宫内院享用!
4、蒲城土布
蒲城老粗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又因其线条粗、纹理深、平整不起皱、不卷边,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自然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对皮肤无刺激,防螨止痒,调节新陈代谢,改善睡眠,有效防御紫外线。彩棉系列具有远红外功能,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促进睡眠。加上它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5、蒲城麦杆画
蒲城麦杆画因其制作材料为麦杆而得名。他起源于清,兴盛与当代。经多年对清代麦杆画传世艺术珍品研究开发的基础上,既继承传统工艺,又不断推陈出新,采用许多先进工艺精工制作的麦杆天然色泽巧妙的表现画面,在处理画面远近,明暗上,不着颜色,而采用熨烙又不失光泽的独特工艺予以表现,使画面立体感强,珠光宝气,古香古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麦杆画分字屏、画屏,已制作出玻璃镜框与油漆硬板两种幅面,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齐全、多种字画图案,能与现代各种款式色调的家具摆饰和谐,相映增辉,悦目赏心,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永久性装饰。
六、摄影器材
拍摄蒲城林则徐纪念馆最好2相机2镜头,一个超广镜头拍摄建筑外观,建议10-20镜头;一个70-200拍摄砖雕等局部和特写。文中照片全部是宾得K10D和K5相机,宾得DA14镜头拍摄建筑外观,宾得FA100-300PZ拍摄内部局部特写。
七、其他提示
到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旅游一年四季皆可。春、秋季是去林则徐纪念馆的最好季节,空气通透。
八、花絮:我的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摄影作品被以下多家主流网络媒体刊用(不完整记录):
百度百科之林则徐纪念馆录用
腾讯网大秦旅游图游天下栏目刊用
陕西网蒲城县栏目刊用
陕西旅游局网站资讯栏目刊用
渭南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
华山网文旅栏目刊用
华商报今日渭南微信公众号发布
华商网渭南特快刊用
铜川日报传媒网刊用
渭南人的骄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蒲城,我可爱的家乡。 大美渭南蒲城 感觉古人活的比我们精致,你看那房子造的多好。 这真是涨知识了 普及知识挺不错的 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生动逼真,清泉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