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以中医药文化大会为契机 积极推进中医药与银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传承创新,文化引领;产业驱动,科学发展。距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开幕还有1天。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多年来,临渭区在紧抓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陕西省做大做强“秦药”品牌战略机遇,全力以赴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在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和成绩,这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自然优势密不可分。 临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属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距咸阳国际空港45分钟,高铁每天经停100余列,一日可直达26个大中城市,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区,是关中东部重要的物流、商贸集散地,被授予国家首批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全省促消费稳增长先进县。 临渭天赋异禀、中医独步。南屏秦岭北依渭水,是西北最优越的生态区,是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临渭葡萄”公用品牌价值超25亿元,“临渭核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获评“中国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城市”“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等称号。中药材种植使用历史悠久,野生中药材650余种,面积达30000余亩,是中医药种植的优生区,也是天然形成的旅游康养极佳地。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将打造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作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重大战略,以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发展银发经济为主攻点,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为主抓手,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弘扬中医药先进文化,为全面推进健康临渭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医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出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编制银发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实施康养产业项目78个,桥南素心·山谷里、阳郭智慧健康示范园、长寿塬数字康养社区等一大批医养基地相继建成,银发经济产业园、蓝城康养特色小镇、华体智慧健康小镇正在加快建设,“双核三片两环多点”的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二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完成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建成标准化中医馆36个、中医阁43个,配备中药饮片超过300种,区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3家中医馆被评为省级示范馆,中医院脑病科、针灸科、康复理疗科入选市级重点专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医师总数的25%,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70%以上。 三是中医药先进文化有力传承。实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设立12个中医临床带教点,建成雷忠义国医大师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李治国传承工作室,10人入选中医名医。坚持每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举办爱心义诊、健康讲座、中医科普、研学实训等活动,持续深化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六进”实效,着力营造起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艾草是我市新型的高效、生态、特色农产品,通过项目建设,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艾草资源,引进了艾草新品种,生产基地得到发展与壮大,推动了我市艾草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产业转变,对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葡萄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临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渭南葡萄产业园为核心,包括官道、官底、蔺店、下邽4个镇,总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葡萄种植面积达13.8万亩,产值35.3亿元。产业园采取“管委会+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葡萄产业规模扩张、融合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临渭葡萄产业建设成为多业态、多主体、多机制、多要素、多模式的发展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模式。 近年来,园区按照“科技引领、技术示范、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构建以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特点的葡萄生产体系、葡萄加工体系、旅游观光体系,形成了“一核三带多园”(其中一核指以渭南葡萄产业园为核心;三带是指县道314、219和省道201两侧优质的葡萄标准化种植区域带;多园指临渭区葡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周边辐射带动的园区,共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总体功能布局,已成为临渭产业发展一张靓丽的名片,园区年产葡萄8000余吨,酿造葡萄果酒、酵素等400余吨,年接待游客达26万人次。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中国优质水果十强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国家标准化果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陕西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等荣誉称号。
扎实推进文旅和康养事业发展赋能银发产业“加速度”
近日,首批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牌“文旅康养基地”花落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标志着渭南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更上新台阶。 康养产业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银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定位,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产品、服务供给体系。针对南塬具有塬、水、田、沟、林等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总体呈现南高北低,北侧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可适宜康养住宅、商业和工业开发建设,南侧属于山地,可结合地貌特征进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业及民俗业的开发。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模式,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 临渭区有“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称号,利用现有的葡萄、核桃、猕猴桃、冬枣、茶菊园等资源,开发降压减盐老年食品,推动茶、果汁饮料、饼干薯片等老年健康休闲食品生产。临渭区桥南镇和阳郭镇地处秦岭北麓,以山地和坡地为主,一直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其中以连翘、苍术等中药材尤为出名,建设阳郭镇中草药小镇统筹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和旅游,探索出了“中医药+康养+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引领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养老体系建设 推进银发经济发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作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重大战略,以加快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抓手,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人才培育,为发展银发经济,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渭南市临渭区人口基数大,养老床位数还有不足,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24张,2019年,临渭区被财政部、民政部列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后,围绕专业机构养老载体建设,建成了区中心敬老院,完成了崇凝、官路区域性敬老院提升改造,支持9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围绕城市养老载体建设,建成1个区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57个日间照料中心,新增950张养老床位。围绕农村养老载体建设,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32个,改造完成了15个示范型农村互助幸福院,形成了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生活有保障”的服务模式。2023年,我区为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城市。确定665个家庭养老床位改造和930户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居家上门服务工作已经开展。目前,全区有各类养老机构2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家、民办养老机构17家。床位206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074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银发产业蓬勃兴起,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养老、健康、旅游、消费等服务需求。渭南市始终把银发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银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于推动渭南市中医药事业和银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本届大会的主题正是融合了中医药文化和银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临渭区作为承办单位,通过这次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将为银发产业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合作机会,引领银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文化大会是全国权威性强、规格高、参与范围广的中医药专业盛会,也是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的高端平台。能够承办这次盛会,必将为促进临渭区乃至全市、全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临渭区将严格遵循大会宗旨,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推进中医药与银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要和精神追求,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临渭贡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人是健康需要和精神追求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应该好好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人是健康需要和精神追求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应该好好发展中医药事业 可以的,适当的玩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