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和谐空气清新美味佳肴之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牛背梁景区图记兼访柞水人文
2024年9月16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牛背梁景区,安静和谐、空气清新、美味佳肴。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中秋佳节悄然而至。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我踏上了前往陕西商洛柞水牛背梁的旅途,途经秦岭分水岭、广货街、黄花岭等,感受着秦岭山脉的壮丽风光,品味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更领略了陕南人民的热情好客。
牛背梁位于秦岭南麓,海拔高达2148米,是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原始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宜人,被誉为“秦岭第一峰”。登上山顶,俯瞰群山环绕,云海翻腾,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牛背梁的山脚下,当地村民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农家饭菜,食材新鲜,烹饪地道,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尤其是那青椒炒肉片,口感独特,回味无穷。在饭桌上,当地村民还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讲述着古老的传说,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牛背梁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有雄伟的石峰、清澈的溪流、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各种珍稀野生动物。我们漫步在林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仿佛卸下了所有的疲惫,身心得到了放松。
这次中秋节的牛背梁之行,让我感受到了陕西商洛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华大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这里不仅有壮丽的山河,更有淳朴的人民,他们用热情和真诚,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难忘的旅程。我相信,这片美丽的土地,这群善良的人们,会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离开牛背梁,我带着满身的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深信,未来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次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再次感受这里的魅力。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人文资料,以下来自网络:
一、交通:往返牛背梁景区比较方便,飞机或者动车到西安,从西安北站东进站口出发,走元朔大道、西铜路、延西高速、西安绕城高速、曲江立交、包茂高速、营盘立交,进入G211,行驶6.6公里;从G211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行驶2.6公里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具体您可以使用百度地图导航查找到行车路线。
二、附近景区:
1、柞水溶洞AAAA
柞水溶洞位于商洛柞水县石瓮镇,地处秦岭南麓,有大小溶洞108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落,目前已开发出了以三洞一台为主景的风景游览区,即佛爷洞、天洞、风洞和对峰台。佛爷洞洞内有两尊高大的佛像,洞内全长90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天洞因洞口直入云霄而得名,洞内钟乳玲珑剔透。风洞进出皆有奇风迎送,全长约4公里,山泉穿洞长流不息,石柱、石笋、石帷遍布;令人惊叹的是洞内常年有百鸟栖息。
2、凤凰古镇AAA
凤凰镇位于商洛柞水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凤凰镇老街弯曲的街道和两边遍布的明清老房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在这里传统的手工造纸和锻造依旧沿袭着往日的格局。在这条东西两千多米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条石板覆盖的小溪,另有一条与之垂直的小溪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
3、秦楚古道AAA
秦楚古道,是公元562年,即北周武帝时,在原有终南小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扩建后的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拿现在的话说,秦楚古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高速公路。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的丝绸从这条古道进入长安后才能西去。隋唐时期,盐、茶、丝绸、粮油、瓷器,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
4、柞水乾佑河源水利风景区AAA
柞水乾佑河源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柞水县,依托乾佑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包括游客综合服务区、羚牛谷山水观光游憩区、六尺岭峰林景观区和牛背梁高山风光区。景区植被覆盖率高,水质优良,是国家一级水源涵养区,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项目区域。景区休闲养生文化和宗教文化特色鲜明,是秦岭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5、九天山景区AAAA
九天山景区位于秦岭南麓柞水县城南8公里处,面积1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483米。是一个集游、购、娱、吃、住、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独具魅力,遐迩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在这里,观飞泉叠瀑,穿莽林峰壑,拜九天玄女,寻沉香遗迹,住山间木屋,看民俗演艺,品野味山珍,得天人合一。九天山因重峦叠嶂,高耸云天,因有九天圣母庙并九天玄女的传说而得名。景区汇幽、奇、险、秀于一身,峰、林、潭、瀑于一地,极尽山的壮丽。
6、花门楼古道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门楼古道遗址时代:战国地址: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花门楼保护范围:东至霸沟西侧山脊,南至花门楼,西至黑窑沟东侧山脊,北至秦岭长安界碑。2018年,花门楼古道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民俗:
1、柞水渔鼓。渔鼓是流传在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明末清初江汉移民带入的楚文化之一,成为终南山下群众布道诵经的一种曲艺艺术。渔鼓声腔曲调源于湖广、汉江流域,柞水是中国南北结合部交织区域,南北语音方言长期杂汇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柞水方言土语,音乐的声腔基于此而形成了现如今的柞水渔鼓声腔派别。2007年柞水渔鼓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7年柞水被命名为“中国渔鼓文化之乡”。渔鼓由竹子制成,直径8—10公分,长度90公分,配备铜镲和云板,演唱形式多样,流传于柞水民间演唱脚本有近三百个,其内容以劝善、劝孝、倡忠扬义为主,辅以叙事性演唱本子,爱情故事点缀。
2、吊酒吊酒。俗称土法酿酒,是柞水群众酿酒的别称。以粮食为主料,遍布柞水县镇村,近一百家之多。柞水吊酒自成工艺体系,一般分为酿和吊。以吊包谷酒为例,一酿:玉米粉碎—火蒸—拌曲—发酵—入蒸锅;二吊:垒灶—安酒槽—拌料—上料—安出酒器—架天锅—焖蒸—出酒。柞水博盛隆酿酒技艺、柴庄青花包谷酒均已申报为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捞皮纸。柞水皮纸因韧性好,吸水性强,被用于习练书法、记载文史、丧葬祭祀、酿酒烧窑等多个领域。柞水捞皮纸历史悠久,唐乾元元年初(758)便社川河、金井河沿线流传,高潮期发展有五百余家。手工技艺大分14道,细分72道,主要工艺流程是:砍构树剥皮、晾晒、浸泡、蒸穣、清洗踩揉、打碓切幡、入池搅拌、荡帘捞纸、上墙风干等。2014年柞水杏坪手工皮纸技艺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传承人分布在社川河一线。
4、踩高跷。踩高跷又称踩柳木腿子,是流传在柞水凤凰古镇一带民间竞技表演艺术。一般高度有1.2米、1.5米、1.7米三种,腿子原料为柳木,捆绑材料则为白杨布。它主要是将踩高跷者装扮成传统剧目人物,具有情节和美感,如《杨门女将》、《刘备回荆州》、《白蛇传》、《天仙配》等等。艺术形式有“二龙出水”“鸳鸯戏水”“卷白菜”“绕八卦”“翻木龙”“双挑”等固定程式,既壮观又刺激。逢年过节,群众自发组织,老少不限,男女皆宜。
5、手工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上世纪50至70年代柞水曾被陕西省供销社定为调拨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手工草编。柞水草编技艺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用麦秆编织草帽等工艺品,另一类则是用龙须草编织茶具等器具。龙须草草编工艺简单,先用水将龙须草浸软即可开始编织。以编草碗为例,先起碗底,再编碗腰,后收碗口,大小尺寸自由控制,最后以当地土漆油染,成品草碗最少需上五道漆,草碗以其不腐烂、摔不烂的最大优势,长期作为小孩子吃饭的碗。
6、手工制糖。手工制糖也叫熬糖,口感香甜,品种多样,有包谷糖、麦子糖、高粱糖、红薯糖、甘蔗糖,在柞水民间流传历史悠久。手工制糖简单而讲究,以熬包谷糖为例,工艺为:玉米磨碎、浸泡、加麦芽浆、大火熬煎、过滤、熬汁、成糖汁。熬制出的成糖可直接食用,亦可用炒大米、玉米、黄豆、芝麻、核桃、花生仁相拌,晾干定型,制成各类糖酥,成为过节招待客人的上等佳品。
7、柞水民歌。柞水民歌属陕南民歌体系,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楚国风韵,已经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柞水民歌是柞水农村传统民俗文化,完美体现了柞水民俗风情,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孝歌等)。
8、柞水火狮子。柞水火狮子大多在农民祭春求雨、春节纳福时表演,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流传广泛,是重要的民间舞蹈形式,也是民间最原汁原味的娱乐方式。火狮子的制作共分头、身、尾三大部分,狮头用竹片、细铁丝、细麻绳扎成,然后在竹片上钻眼插火捻,口、舌、耳、鼻、眼、眉等也均以竹片和铁丝、火捻制成。火狮子的表演有大狮、小狮子和逗狮人。表演动作有“晃肩”、“搔痒”、“抖毛”、“扬爪”等。两狮子还可穿插做追逐或争抢绣球等即兴表演。逗狮人手拿的火绣球也由火捻组成,即将火捻缀于木板竹片组成的球体上,动作以晃球、转球、抖球为主。
9、柞水汉调二簧。2006年,汉调二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调二簧在清光绪年间由湖北汉口一带传入柞水,比较深沉浑厚,节奏平稳,长于表现悲愤哀怨、严肃惋惜之情。唱腔的清丽、委婉、抒情恰好与柞水人的生活习性相吻合,也渐渐在此定居下来。汉调二簧由于地处秦岭深山,当地山歌小调与汉剧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二簧腔,唱词婉转、道白通俗,秦声中夹杂着鄂腔、川味和豫韵,别具一格。
10、手工铜器手艺。柞水手工铜艺产品主要是铜酒壶、铜酒盅、铜茶罐等生活用品为主。柞水手工铜器手艺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主要原料是黄铜。在民间,用松材烧制的木炭炼铜,其炼制过程由原铜矿石开始第一次冶炼,制成饼铜,再炼而成粗铜,三炼则成为精铜,加工上品器具则需四次炼制。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冶炼,铜的纯度越来越高,品质也越来越好,加之原铜矿中均有一定的含金量,越用越锃亮。
四、美食与特产:
1、柞水黑木耳
黑木耳,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被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称。柞水人明清时期就从事木耳生产:“万山丛树多,土人伐木生耳。近耳收买成包,水陆运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近年来,在0的适度引导下,木耳年产量连年翻番,木耳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2、柞水洋芋糍粑
柞水洋芋糍粑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洋芋糍粑爽口、营养丰富,有食疗保健作用,夏吃清凉消暑降火,冬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洋芋,即马铃薯。民间又称地蛋、土豆。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洋芋糍粑,用马铃薯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要得生活来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乱。”这首民谣是说的是陕西柞水的洋芋糍粑。过去柞水人都知道,这是取笑“万青”“九……[详细]
3、柞水搅团
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搅团,名不见经传,真正的民间食品。以陕西而言,关中和陕南的贫苦农民,几乎家家都吃,吃了不知几百几千年。先前没听说有谁称赞过它,现在提起时,还会有人觉得寒碜,感到凄凉。
4、柞水小炒
柞水小炒原料:精瘦肉4两、土豆1个、红薯粉条、木耳、青椒少许、葱、姜、盐、料酒、味精、鸡蛋、粉面。制作:1土豆去皮切丝,精瘦肉切丝加盐,料酒入味,加蛋清,粉面上浆,红薯粉条热水泡软,木耳、青椒切丝。2锅上火烧热加油半斤烧三四成热下肉丝滑散,捞出待用。3锅留底油下葱、姜呛锅,加入土豆、木耳、青椒丝、肉丝、粉条、盐、料酒翻炒熟加味精出锅装盘。
5、柞水腊肉
柞水腊肉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又叫熏肉,是柞水的地方特产,是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柞水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
6、柞水大红栗
柞水大红栗柞水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柞水大红栗是中国栗陕西商标注册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的品种,秦为贡品,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柞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了陕西商标注册柞水大红栗优良的品质,使其以果大色艳、仁丰味甜而著称,果肉中富含19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曾荣获1988年“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银质奖,远销港澳和东南亚。柞水板栗的食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7、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腊肉炒粉皮是的传统名菜,腊肉香而不腻,粉皮滑软爽口,是佐酒的佳肴。《重修县志》中有载“年节时,家稍宽裕者,无不宰猪,腌以盐,熏以烟,即为腊肉”。柞水的腊肉炒粉皮不同与饭店、宾馆里的腊肉炒粉带,它是选用上好的腊肉和洁白的洋芋粉精工细作而成。
五、摄影器材
拍摄牛背梁景区最好2相机2镜头,一个超广镜头拍摄风光、建筑外观,建议10-20镜头;一个70-200拍摄人物等局部和特写。文中照片全部是使用尼康Z5微单相机,尼康Z28-400镜头,后期采用Lightroom CC处理。
六、其他提示
去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春秋季节最佳,天高气爽,空气通透。道路崎岖,行车注意安全。https://www.yewn.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055950mcwihyt4xwcxzhyi.jpghttps://www.yewn.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055950wtsewjth6cjsd22s.jpghttps://www.yewn.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055950jk6kbdzi4bm6igb8.jpghttps://www.yewn.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8/055950qsssp3sfpskmpn6l.jpg
有时间去看看 花门楼就在秦楚古道里面 有时间去看看 感谢你的分享 柞水板栗的食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写的真好拍的好看 感谢你的分享 文章写的不错 广货街的货品很丰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