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泉 发表于 2024-12-3 15:32

游陕西省咸阳市文庙博物馆兼访渭城人文

2024年8月7日,游览了陕西省咸阳市文庙博物馆,文物精美、服务一流,今天抽空整理这一天的感受和资料,特此备份,作诗一首,留作纪念:
   “汉阳陵咸阳古渡遗址彰显城市底蕴,

   木轮大车秦汉战鼓古庙会观者如潮。

   酥脆羊肉咸阳花馍萝卜饼美味佳肴,

   北扩东进古城名都砥砺奋发新时代。”

                   骊泉甲辰年乙亥月辛丑日于陕西渭南西岳路农行

附相关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的人文资料,以下来自网络:

一、交通:

从西安火车站到咸阳市文庙博物馆很方便,走自强东路、华强路、进入大兴东路、西安高架快速干道、三桥新街、世纪大道、扶苏路、人民东路、渭阳东路、学道门巷,共计行驶26公里到咸阳市文庙博物馆景区。

二、附近景区:

1、汉景帝阳陵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前一百四十一年)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陵墓东西长166.5米,南北宽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经过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发现,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

2、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景区

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城镇,由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成,占地1100亩酒庄,可年产高档葡萄酒3000吨。

3、咸阳博物馆

位于古城咸阳市中心的中山街,馆址原是建于明代初年的咸阳文庙,1962年改建为博物馆。咸阳是秦王朝建都之地,又是汉陵集中所在,因而咸阳博物馆所藏文物以秦汉两代为主,其中以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最为出名。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陈列面积1216平方米。咸阳博物馆属于地域性综合博物馆,现有七个陈列室,其中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室三个,西汉帝陵文物陈列室一个,西汉3000彩绘兵马俑专题陈列室二个展出文物7000余件。馆藏周、秦、汉、唐历史文物近2万余件,有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石刻、字画、玉器等。


4、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位于咸阳市渭阳东路(咸阳湖风景区内),该馆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投资近2000万元,集遗址保护和文物展示为一体,整个建筑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仿古廊榭,下部为博物馆,主体建筑外立面雕刻有古渡历史典故,再现了古渡历史脉络与繁华景象。该馆于2013年4月建成竣工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咸阳古渡是有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建设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对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底蕴有着重要意义。咸阳古渡从商代末期开始,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秦、汉、唐时期,咸阳作为京畿之地,咸阳古渡逐渐成为繁忙运输通道。

三、民俗:

1、李式太极拳

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式太极拳以咸阳市渭城区为中心,附近近郊县区及河南、四川、上海等地也有传人弟子习练。李式太极拳源于武当祖师张三丰,历代口传心授,至第十二代传人李宗有已近七百年历史。李式太极拳刚柔相济,是外形、意念、内裆即内丹三合一太极拳,修炼体系完整,从基础的拳架套路开始逐步到推手、器械、功法、武医等循序渐进,独有的八十六式基架、两仪九功、八大功法、架子分向走法、三百六十单元手等,对研究传统武术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式太极的灵魂核心是传统武术技击,它不同与现代的竞技武术和体育。练拳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精神内敛,用意于不用力,周身中正平圈,以腰为轴,以裆带手,走弧走圆,即太极圈。正所谓高低起落旋转,阴阳虚实开合,先求开合,再求紧凑,始而勉强,久而自然,拳练十万八千遍,不打自转。总之,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五形百骸悉在其中也,内劲鼓荡起伏,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2、渭城区二月二古庙会

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月二古庙会”兴起于渭城区渭阳街道双泉村境内。相传唐朝时期,大病流行,瘟疫肆虐。药王孙思邈在这里收集药方,治病救人。当时为了快速治疗,药王就把自己研制的中药夹在面里,做成豆子形状,经过翻炒,加工成馍豆,散发给大家。人们吃完药王发的馍豆,病很快就好了。这里的百姓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功德,就修药王洞,供奉药王,用以拜祭,慢慢地就形成农历二月初二日庙会活动。吃馍豆,祭祀药王的民俗就这样保留下来。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双泉村附近八寨五村(苏家寨、老虎寨、黄家寨、李家寨、羊羔寨、北大寨、西大寨、东大寨,上塬、下塬、郭家塬、王家沟、马家堡)共同主办庙会,每村设一个会头,一般都由各村具有代表性人物担任。每年都有一名主会,主会则由主办村寨推选而来。主会与会头联系决定庙会活动,各项活动也都是主会领衔举办,主会职务每年轮换。逢二月二,每个村寨都敲锣打鼓、举着旗子、端着香盘、供品、纸活等前来供奉,在药王庙前举行祭祀活动,随后周边游客、商贾、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人数达数十万。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为主会、会头传授于下一任,历经一千多年,年年如此。

3、木轮大车制作技艺

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轮大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农耕文明代表,关中地区使用木轮大车有几千年历史,“车木匠”素有百匠之首的称号,其制作难度非常大,掌握此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渭城区北杜街道“礼义成”百年木匠作坊传人--傅平娴熟此技艺。“礼义成”是咸阳渭城区北杜古镇傅氏木匠作坊的商号。1897年始创,迄今已113年六代传人。木轮大车,民间称为硬轱辘大车,其整车全部为卯榫结构,工艺要求细致严谨,一辆大车涉及大小木件240余块,铁件1193件,至少要花150个工作日,木工制作阶段不能使用铁钉,只有两个特殊部位要求使用皮胶或木楔,其他部位均用“硬卯”连结,民间也常以“车木匠的卯硬三分”来赞扬车木匠的高超技艺。内容包括:选料、制作、安装、加固、组装。材料主选本地青槐,制作又分为:车轮制作、车轴制作、车厢制作。加固又分为车轮加固、车厢加固和铁艺装饰。

4、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

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阳是我国秦、汉王朝的故都之地,汉朝以后把咸阳原也叫五陵原,这里红土粘性好,含有多种矿物质,自古就是出产黑陶的圣地。五陵塬黑陶是纯手工制品,选用本地原崖边含铁量高的红胶土,经晾晒、浸泡、沖洗、过滤、淋泥,沉淀、埚泥 等环节后,使其变成陶泥,反复捶打揉合待其软硬适度、更有黏性时方可打坯成型。经拉型、精修、抛光定型后,然后雕刻、轧模、塑型。陶坯经过阴干,再入窑段烧,经低火、中火和高温三个阶段的烧制,窑温控制在900摄氏度左右,经过渗碳、呛窑后,就可出窑。最后经过冲洗装箱,一件作品就算出炉。其制作工艺复杂,每一件作品必须遵照二十多项工艺流程制作。

5、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做技艺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阳市的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也一直沿用至今。张记馄饨皮由手工擀制而成,皮薄透亮筋道耐煮;肉馅刀剁棒捶,细腻黏润;包捏的馄饨,形状美观;鸡骨汤经过数小时大火煮,小伙炖,汤鲜味美。馄饨盛入碗中,浇上鸡骨汤,放入虾皮、紫菜、冬菜、香菜、榨菜、韭黄、蒜苗等十余种佐餐的菜蔬,最后放入细细的鸡肉丝,真可谓色香味俱佳,食之回味无穷。同时根据不同顾客的需要,还采用多种加工制作方法,制作出水煮、生煎和笼蒸等多个品种。张记馄饨选料讲究,制作独特,以带汤馄饨为主,汤鲜味美、营养丰富,在陕西关中地区以及西北地区颇有影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深受广大咸阳人民的喜欢,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6、乞丐酱驴

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想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驴汤”的谚语。驴肉是健康与美味并存的食物,咸阳的乞丐酱驴就是这样一家专门经营驴肉制品的传统餐饮。 传说民国二十一年,天遭大旱,大量灾民涌入京城。城内李家酱驴肉店常有饥民乞讨,店主宅心仁厚,凡来乞讨者均一碗驴肉汤烩菜两个花卷施舍。一日,整街遭火灾尽毁,唯李家酱肉店完好无损,原来是乞丐见火起后拼命相救,以死相报,故以安然,店主深受感动,于民国二十二年将老店更名为“乞丐酱驴”。“乞丐酱驴”蕴涵着李家世世代代扶危救难的做人原及达人济世的经商理念。后因社会动荡不安等诸多因素,“乞丐酱驴”的李家后人辗转来到咸阳,之后虽无实体店面,但其制作技艺及经商理念却在家族中得以沿袭。今第四代的传人李鑫,硬是将一个祖传手艺从小地摊作坊做成了年产值6000多万元的品牌产业,在整理祖传配方的基础上,又不断完善,在保留“老汤、老灶、老味道”的同时,又加入十多种名贵中草药,使之风味更佳独特,口味更加纯正。“乞丐酱驴”在经营“酱汁驴肉、阿胶驴皮、驴肉火烧”传统三绝的基础上,挖掘推出全驴宴,精包装手撕驴肉,五香熏驴肉,五香驴肉干,五香驴排等系列产品80多个品种,有近30家连锁店,遍及陕西、河南、山东多地。2015年“乞丐酱驴”荣获杨凌农高会的“后稷奖”和“优秀展示奖”,同时被评为“最具推广价值的致富项目”。

7、秦汉战鼓

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秦汉战鼓流传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分布在渭城区正阳办掌旗寨一带,传说掌旗寨村曾有人在秦军中掌旗,他告老还乡后,将战鼓调传入村民,世代沿袭,一直至今。秦汉战鼓阵容壮观,少则三、五十人,多则数百人,全全都穿戴古代将士服装,主鼓后有秦字大旗,旁边有数面副鼓助敲,两侧战旗飘扬,百面铙锣紧随鼓调起伏。秦汉战鼓分为三部曲:第一步,出征曲,也叫慢三火,表现大军威武雄壮,势不可挡,满怀豪情奔赴战场的情怀,威武雄壮;第二部,交战曲,也叫紧三火,还叫“鸭子拌嘴”,紧凑激烈、排山倒海,其调紧锣密鼓,汹涌澎湃,排山倒海,震撼人心,仿佛使人听到战马奔驰声,戈戟撞击声,战士呐喊声,以音乐再现古战场情境,催人振奋;第三部,凯旋曲,也叫不紧不慢再三火,奔放欢快。鼓点时而欢快,时而轻松,表现将士凯旋之时的喜悦之情。三部曲前均有流水调,气势雄壮豪迈,仿佛修筑长城的号子声。

8、牛拉鼓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陕西具有较大影响的民间庆典性的鼓舞表演艺术形式。它扎根咸阳,威震关中,被誉为“秦之魂”,是当地民间祭祀社神的社火鼓乐蜕变发展而来。起源于秦代。牛拉鼓表演时规模宏大,常以100~400人进行组合,在锣、镲等乐器伴奏下,数百面大鼓齐舞,时而声震山河,时而凝重沉稳,时而大起大落,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牛拉鼓表演时还以牛头为标志的160面社旗助阵,既说明牛拉鼓发展的历史,又显示出表演者尚农的特征。牛拉鼓以咸阳老西街为基地,以郑氏家族为世袭核心和骨干组成“咸阳牛拉鼓社鼓乐艺术表演团”,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其曲牌名叫“什样锦”,由四个鼓头、四环花样、两大主调、三种过门、两种停鼓所组成。鼓舞动作有“六招八十八式”,即“舞、跑、跳、鼓、梆、槌”六大套路,八十八套动作。每逢春节和重大庆典活动期间都有表演,观者如潮。



四、当地饮食与特产:

1、biang biang面

Biang biang面是陕西名特小吃,也称裤带面,是陕西八大怪之一。这段弯弯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原料、调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气质,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引出陕西人为之自豪的饮食文化。biang 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biang”字,不是图案,而是文字。字型极为复杂, 笔画繁多,其文字的字型是所有传统字典、包括《康熙字典》不曾收录的,而其文字的发音,也是普通话拼不成的。

2、酥羊肉

酥羊肉的做法简单,是陕西小吃的常见菜。材料:羊肉2500克(去骨),鸡蛋3个,淀粉200克,姜粉、精盐、花椒粉各15克,葱花、香菜各25克,熟猪油1500克,味精少许。做法:1.将羊肉切成约0.5厘米厚的大片,放入盆内加姜粉、花椒粉、精盐腌5分钟。2.鸡蛋、淀粉调成稠糊,将腌好的羊肉挂匀蛋糊。3.锅内加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放人挂匀蛋糊的羊肉,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放入盘内入笼蒸至熟烂为止,取出切成0.3厘米厚的长条。4.盆内加肉汤、姜粉、花椒粉、精盐、肉条拌匀,盛入碗内,放入葱花、味精,撒上香菜即成。 要领:炸羊肉片时油温不宜过高,以免外焦煳里不熟。特色:汤清味浓,肉质酥嫩,清香爽口,可配锅盔、馒头食用。

3、咸阳花馍

咸阳花馍:用面团捏塑人物、花鸟、鱼虫,蒸熟后调涂色素。春节用状如猪、羊的花馍做献贡、祭祀神灵。元宵节用状似十二生肖的花馍,互赠亲友,俗称“牛犊”,入夜,点燃面灯上贡。端午节做艾叶馍。乞巧节做面制的笔墨纸砚,刀尺剪针等。祝寿做寿桃,丧葬做献糕。庙会做面花馍献祭。孩子弥月、过岁做花饼。妇女手法细腻精巧,配以鲜艳花色,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浓郁。

4、绿豆凉皮

陕西凉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全国。其中绿豆粉皮,是以绿豆为主料制成,绿如翡翠、亮如水晶、近乎透明,口感柔韧爽滑,细腻筋道,口味绝佳。

5、陕西萝卜饼

制作材料:精面粉650克,白糖350克,熟猪油250克,生猪板油丁50克,萝卜丝250克,红枣25克,芝麻15克。特色:软嫩酥甜,是陕西大众化小吃食品。

五、摄影器材

   拍摄咸阳市文庙博物馆最好2相机2镜头,一个超广镜头拍摄建筑外观,建议10-20镜头;一个70-200拍摄砖雕等局部和特写。文中照片全部是尼康z5相机,尼康Z24-200镜头拍摄外观和局部特写。

   六、其他提示

   去陕西省咸阳市文庙博物馆一年四季皆可,春秋季节最佳,天高气爽,空气通透。路途较为平坦,但行车注意安全。


方圆百里 发表于 2024-12-3 16:26

附近的景区还是不少的

豫见中原 发表于 2024-12-3 16:32

这照片拍的真不错

普通人类 发表于 2024-12-3 18:41

“汉阳陵咸阳古渡遗址彰显城市底蕴,

长安三万里 发表于 2024-12-3 18:45

这照片拍的真不错

是甜甜的糖果吗 发表于 2024-12-3 18:53

谢谢楼主分享

孙会玲 发表于 2024-12-3 19:08

附近的景区还是不少的

华骅 发表于 2024-12-3 19:32

这包装是不是有点太简陋了

华骅 发表于 2024-12-3 19:32

这照片拍的真不错

华骅 发表于 2024-12-3 19:32

附近的景区还是不少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游陕西省咸阳市文庙博物馆兼访渭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