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社会关注。他们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法定孤儿,却因父母重度残疾、患严重疾病、服刑等原因,成为事实上的孤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事实孤儿”。 8月25日,本报记者来到秦岭北麓桥南镇,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 今年8岁的时玉燕,家住桥南镇时家村,目前和67岁的爷爷及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一起生活。记者见到时玉燕时,她一个人在家,爷爷去地里干活了。见到生人,小女孩低下头、不说话。在志愿者开导下,时玉燕慢慢开口。2010年,时玉燕的父母离异。父亲因精神疾病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人靠爷爷每月1000多元的下岗工资生活。爷爷平时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又要照顾孙女,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年级结束时,时玉燕取得了数学87分、语文93分的好成绩,被评为班里的三好学生。 志愿者吴洁告诉记者,大部分“事实孤儿”胆怯、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抚养人交流沟通。按照国家对孤儿的定义,他们不是孤儿,无法享受与孤儿同等的救助,但是他们生活艰难,处境困苦,由于政策缺失,难以获得相应的救助和关怀。 张丹丹,今年5岁,家住桥南镇寺峪口村,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记者见到张丹丹时,她正和邻居姐姐在院子里画画。看到拍照,小家伙迅速扔下手中的笔,一把拿起放在身边的玩具娃娃抱在怀中。丹丹的奶奶告诉记者,丹丹父母在孩子百天时离婚,母亲改嫁,父亲被判刑。现如今,丹丹只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全家靠丹丹爷爷平时外出打零工生活。由于年纪大、能干的活很少,半年打零工20天,至今还没要回工钱。眼看暑假就快结束了,丹丹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薛寒梅、薛寒冰,7岁,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家住桥南镇桥南村。4岁时,父亲在外地打工意外身亡,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姐妹俩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用孩子父亲的赔偿款给家里勉强盖起了房子,却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半身不遂,生活难以自理。于是全家就靠奶奶一人种地收入勉强维持生活。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老师张芳琴告诉记者:“由于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导致两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相比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上的关怀是‘事实孤儿’更为严重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事实孤儿”被人们所了解,这一群体已逐渐得到部分社会力量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张芳琴的留守儿童之家就收留了一部分“事实孤儿”,渭南志愿者服务队和一些爱心人士也多次看望这些孩子。2014年,我省民政部门正式下发《关于开展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兴平市开始试点,对所有符合标准的“事实孤儿”和贫困儿童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30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 采访结束的时候,7岁的薛寒冰趴在凳子上,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望着远方……(来源:渭南新闻网 记者 崔正博 文/图) |
2011年170余户业主在渭南城区玉州花园小区购房,至今延期两年多
一杯醇香的葡萄酒,总能让人生发出许多浪漫的情绪。临渭区葡萄产业园
民警带领肇事嫌疑人沈某准备指认车祸现场 嫌疑人正在指认车祸
Powered by 渭南荣耀科技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2008-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