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陕西疾控发布5月份食品安全健康提示:关注食源性疾病、误采误食毒蘑菇、炒饭综合征、科学食用小龙虾等。正值春夏交替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很多人觉得“还不热”,并没有过多意识到细菌已经在“茁壮成长”了。在5-60℃的环境温度下,有害细菌可在食物上迅速生长,而37-42℃是有害细菌在食品上生存的最适宜温度带。因此,提示大家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和保持健康饮食习惯。1. 消费者采购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或其它销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2. 外出就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就餐。(1)加热食品避免在危险温度中暴露超过2小时,应当及时放入冰箱。(2)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剩余饭菜。未食用完的饭菜应及时在冰箱中冷藏,但冷藏不应超3天。(3)如果没有合适的保存条件,熟食在危险温度下超过2小时的,应在确认食物未变质并经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但重复加热不要超过1次。(4)食物要烧熟煮透。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不能耐受高温,可通过加热杀灭。加热食物时,其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30秒以上。近年来,常有媒体报道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呕吐腹泻、急性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紊乱、光敏性皮炎、急性肾损害等类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 造成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大众对毒蘑菇辨别存在误区,由于缺乏真菌学的专业知识,往往将见到的野生蘑菇当作食用菌品种。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其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检测方法,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由于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总体呈现发病急、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在此提醒公众:预防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销售、不食用野生蘑菇,不去尝试来源不明的蘑菇!“炒饭综合征”是指食用了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炒饭后出现的,以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力、口干寒颤、胃部不适和腹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食源性疾病。“炒饭综合征”,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该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水、空气中,生长温度范围20~45℃,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被蜡样芽孢杆菌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室温放置的米饭就极易被污染,且外观一般无明显变化,看不到腐败变质现象,很难通过肉眼辨别。米饭煮熟后但未完全食用时,通常会在室温下放置数小时以冷却,然后做成炒饭。在这个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的冷米饭释放毒素,而加热并不能消灭毒素,进而引起消化道症状。米饭煮熟后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制作炒饭时应确保食物加热均匀并彻底熟透。加工好的食物如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外出用餐或订购外卖时,对炒饭、饭团、紫菜包饭、寿司等米饭制品,应确认食物的新鲜程度、储存温度和时间等是否符合要求,购买后应尽快食用,不宜久放。要严格控制好食物加工、放置、配送等过程中的温度、时间。食品应使用密闭容器盛放,并标注食用时限和食用方法,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的,应在高于60℃或低于8℃的条件下存放。供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然而每逢大家开心吃虾的时候,网上也会有许多关于吃小龙虾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道,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简而言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吃小龙虾就会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但是近年来确有因食用水产品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因此建议大家科学、理智吃虾。 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或者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小龙虾进食,野外水质状况不明,小龙虾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洪水冲出来的小龙虾不要吃。新鲜的小龙虾个头均匀,头和身几乎各占一半,颜色红亮,腹毛和爪毛干净、腹白,新鲜的龙虾肉有弹性、嚼劲。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且本身的细菌较多,夏季天气炎热,小龙虾一死很快就会腐败变质,腐败变质的小龙虾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液。买回来的小龙虾,最好放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并清洗干净。小龙虾有硬壳,要适时增加烹饪时间确保煮透,力保杀死小龙虾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小龙虾大部分的器官都集中在头部,虾黄是是虾的肝胰腺,虾头更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所以最好不要吃虾头和虾黄。一次食用小龙虾的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10个以内。另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另如果吃完小龙虾的24小时内,出现全身酸痛乏力,进而四肢肿胀、酱油色尿,则要警惕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和问询,协助医生开展流行病调查工作进行溯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