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千万别酒驾!一时糊涂,一辈子后悔!
也许你的酒量很好,一场聚会下来,众人皆醉你独醒;也许你的驾驶技术超群,一路驶来,飘移压弯任你行。但是,切记啊切记——
驾前一贪杯,驾后永伤悲
强劝一杯酒,责任跑不了
酒驾一时爽,亲人两行泪
饮酒驾驶 20mg/100ml,正常人喝200毫升啤酒即可达到。
醉酒驾驶 80mg/100ml,正常人喝3两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即可达到。
饮酒驾驶 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1000~2000元罚款+一次记满12分。
醉酒驾驶 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饮酒和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 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
因醉驾被判处刑罚的,一律开除党籍、降职降衔。
在饮酒过程中,明知驾驶员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酒后不给找代驾的;明知驾驶员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的;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借给借用人等情形,也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
保险不赔 酒后驾车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巨额赔偿 酒驾造成人员伤亡的,要承担医疗费用和相关赔偿。
醉驾被判刑,犯罪记录将伴随终生。
子女考公务员、上军(警)校、入党等受到影响。
现实中存在以下几大酒驾误区,值得战友警醒——
误区一:酒量大,喝一点不碍事。
有的人觉得自己酒量好,休息一会儿即可驾车。事实上,酒驾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
误区二:酒后只需休息一会就能开车。
有人认为,饮酒后只需要休息一会即可开车。事实上,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休息一会后血液中仍含有大量酒精,仍有可能构成酒驾或醉驾,危及交通安全。
误区三:多喝水能稀释酒精。
一些人认为,喝酒后通过多喝水稀释的方式,可以通过酒驾检查。其实这些方法只能降低口腔内的酒精含量,而呼吸式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空气。此外,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短时间多喝水并不能降低酒精含量。
误区四:药品、保健品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
一些人认为,只要没饮酒,服用药品、保健品等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其实不然,只要摄入任何含有酒精的物品,并达到相关标准,都可能危及交通安全,构成酒驾或醉驾。
误区五:酒后骑电动车不算酒驾。
一些人认为,酒后驾驶电动车不属于酒驾。实际上,酒后驾驶电动车仍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六:服用醒酒药后即可开车。
一些醒酒药号称可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液酒精含量,以应对酒驾检查。事实上,醒酒药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体内酒精含量的效果,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并不能以此来躲避酒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