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夏之根、河山圣地的渭南,其厚重的教育文化与5000年华夏文化根脉相依,连绵不绝,对中国教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高徒子夏设教西河(今韩城市、合阳县一带),开了渭南教育之先河。自此之后,渭水之滨,办学重教蔚然成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如今渭南这块土地上已有220多所中学,其中有5所中学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大荔中学 位于大荔县城关镇东大街,始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知县熊兆麟创立的冯翊书院,1940年8月,由中共地下党员姚一征筹建,民族资本家赵松泉捐资建成,姚一征任首任校长,校训为尊师、爱生、崇德、启智。
姚一征(1909年—1976年),原名霖瑞、慰农,大荔县城关镇姚家巷人,戏剧活动家。1930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并加入左联;1937年5月,经著名音乐家张寒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姚一征受党组织派遣,回大荔开展工作,任八区督学,管辖大荔、朝邑、华阴、华县、蒲城、澄城、韩城、合阳、潼关、白水、平民等县的教育工作。1940年8月,在争得国民党八区专员熊正平和民主人士纪仁轩的支持,开始筹建大荔中学。先是争取开明绅士赵松泉捐献6万块大洋,后又筹集6万块大洋建成了大荔中学,聘请余达夫、丁守光、汤鞠中、赵培根、张质平等进步教师任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1949年大荔解放,姚一征任第一任县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陕西省剧目工作室主任等职。先后参与组建了陕西秦腔实验剧团、成立传统剧目关中挖掘组,广泛收集整理民间戏曲遗产,抢救濒于失传的传统剧目,改编《马武打宫》《黑松林》《韩原之战》《万福莲》,创作《阳关大道》等剧目,撰写《从戏琐记》等文稿,为繁荣陕西文化戏剧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姚一征
赵松泉(1918年—1967年),字鸿年,大荔县埝桥镇同堤村人,世代经营工商业,为大荔首富。1940年,为兴办大荔中学,他压缩母亲埋葬费用两次捐赠银元6万块,作为办学费用。1956年,由上海到兰州,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响应参与资产公私合营,先后担任兰州“大众服务公司”董事长、秘书主任和兰州市工商联常委、副主任、市政协委员。
大荔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1932年蒲城籍共产党员刘振刚受党组织派遣,以教师身份开展革命活动,秘密组织“红军之友社”和“反帝大同盟”,并成立了中共大荔县第一高级小学支部;1943年10月,在中共地下党员姚一征的领导下,带领大中青年学生掀起了讨伐时任县长王昭旭贪污公粮的学潮,取得了胜利。已有170余年历史的大荔中学,自成立之后,曾改名大荔县高等小学、大荔县第一高级小学、大荔县立太极小学。大荔县解放后,又曾命名为陕甘宁边区大荔中学、大荔县立中学、大荔县初级中学、陕西省大荔中学、大荔县立第一中学,1960年更名为大荔县大荔中学至今。
咸林中学 位于渭南市华州区城东,由著名爱国教育家杨松轩创办于1907年,原名私立咸林中学校,校训团结、务实、创新、尚德、精业、强身,有“陕东最高学府”之誉,也是著名的渭华起义策源地之一。
杨松轩(1872—1928),名鹤年,字松轩,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秀才,1905年应聘到临潼雨金两等小学堂任堂长,大力推行新式教育;1907年与友人顾熠山、郑云章一起用二两银子租借场地成立华县教育研究会附设两等小学堂。1919年4月,在学堂基础上创办咸林中学,发展为小学、中学、师范、职业四部,改名咸林学校,后又设女生部,实行男女合校。曾先后改名为华县私立咸林学校、私立咸林初级中学校、私立咸林中学校,1972年改名为咸林中学至今。
杨松轩
咸林中学还是陕西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基地。中共陕西地方组织的创建人之一——魏野畴,1921年聘请到咸林中学任教,此后,王复生、王懋廷、陈述善、姬德邻、严少儒、赵秉毅、关中哲等共产党员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特别是1923年,咸林中学以潘自力和赵和民为首的“青年励志社”“公益协进会”成立后,领导当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轰轰烈烈的“交农运动”在陕东蓬勃兴起。
咸林中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学,为祖国培养了很多栋梁之才。曾就读咸林中学的杨松轩之子——杨钟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被誉为“中国恐龙之父”。
合阳中学 时称“郃阳中学”,位于合阳县东新街,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党晴梵创建于1916年,其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陕西省最早的县立中学。“郃阳中学”校名由国民党元老、我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
党晴梵(1885年—1966年),名沄,字晴梵,别署晴帆、听梵,陕西合阳县人,是陕西省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清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上海中国公学,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6年与郭海楼、箫西丞等人倡议筹备,将县立高小改建为合(郃)阳中学,创立了陕西省第一所县立中学,自任校长。因经费无着,创立不到半年被迫停办。1921年,留日学生屈岩如克服困难于当年秋季恢复办学,1924年,在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马凌甫支持下,在合阳太清观建立占地30余亩、设施齐全的新合阳中学。
党晴梵
合阳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设立党支部小组,1938年春,组织成立“沿河学生抗日联合会”,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1939年,合阳党组织在合阳中学办起了“垦荒书店”,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邮购革命书籍,建立“读书会”等形式传播革命思想,成为渭北党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又组织“抗战剧团”宣传救亡运动,成立“沿河学生抗日联合会”为抗战造就干部;在民主革命时期,许多学生受民主进步思想熏陶走上了革命道路。
立诚中学 位于富平县庄里镇,1920年7月,由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将军创办,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于右任等先后任学校董事,孙中山先生题写“立诚公学”校名。
胡景翼(1892年—1925年),字笠僧,富平县庄里镇人,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1910年入同盟会,1917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18年胡景翼将军在庄里创建阵亡将士子女学校,1920年7月在阵亡将士子女学校的基础上创建立诚中学,1921年冬,题写“阐发最新的学说,陶冶理想的人格,创造健全的社会”校训。在百年历程中,先后更名立诚学校、立诚初级中学、立诚中学、富平县第三中学、第一初级中学、铜川市第八中学、庄里中学、向阳中学等,1985年恢复立诚中学校名至今。
胡景翼
立诚中学还是富平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主要阵地之一。1925年,富平党团组织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严木三应聘到立诚中学高小部任教,开始马克思主义传播,1926年1月,在立诚中学成立共青团富平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1926年5月,严木三成立了富平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立诚党小组,成为渭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地点之一。
固市中学 又称渭阳中学,因处渭水之阳而得名,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1921年,靖国军团长蒋朗亭驻军故市期间,全力支持创办了固市中学,1922年正式建成招生,是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最早的中学。1924年国民党元老、我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校名。
蒋郎亭,名世杰,字朗亭,蒲城县龙阳乡(今蒲城县龙阳镇)人。幼时沉默寡言,善好骑射,沉毅寡言,好交游,与岳维峻、李干丞最为交好。17岁考中武秀才,后由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固市中学前身为固市高等小学,1921年秋,在故市镇东门外九郎庙旧址开始筹款修建,1922年正式建成;1923年开设单级师范班,开渭南县中等教育之先河;1924年设立初中部。自建成之后,先后改名为渭南县立第一中学、东方红中学、渭阳中学、渭南县固市中学等。
固市中学在20世纪20年代是我党在渭北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校内的渭阳楼是中共五一县委的旧址。1925年秋,李大钊派方仲如、韩仲范等回陕开展工作,在这里建立了中共渭阳特别支部,后又改组为中共五一县委,成立“渭南青年社”等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1928年春渭华起义时,渭阳楼是中共五一县委秘密活动策划武装起义的重要据点之一。1949年春,雷五斋校长亲率80多名师生参加了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二军,为解放大西北,保卫边疆,做出了应有贡献。(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