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底有个楞娃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8-18 13:5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在临渭区官底镇紫郭村东南约五百米处,有一口世所罕见的大井。它占地五亩,圆形的井口直径有三十六米,仅井口就占地一亩二分。“楞娃”在地除有冒失、不理性外,还含有敢想、敢说敢干的意思。由于这口井出奇的大,人们就叫它“楞娃井”。
此井开挖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1958年。那时紫郭、赵家、陌张三个村刚刚联合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名“渭丰社”,辖十个生产队。人们都想利用高级社人多地广的优势,干几件大事。
1957年底到1958年初,刚刚组织起来的农民在努力探索农业高产的办法。渭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十年九早。干旱成了农业丰收的最大威胁。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成为摆在广大农民面前最大的难题。起初,大家在土地两头打土井。心想这样就地取水,方便快捷。于是两人一处战场,一人在上边吊土,一人在下边挖。好点儿的,在井口用木料搭起人字架,用辘轳往上绞,而大多数人只能用绳索将装满土的笼,靠臂力一笼笼往上吊。夫妻两人搭伙被称为手老“夫妻井”,兄弟合伙称为“兄弟井”,父子联手的称为“父子井”一时间形成了遍地打井处处找水的热潮。最快的一天一夜不休息连轴转打成一口井。这些土井深约十四米,来水量很小,经不住一个桶用辘轳提水。井打成了,却解决不了多大问题。更麻烦的是,并下水面处,常常有大面积土块塌方。一旦有塌方出现,一眼千辛万苦打成的井就报废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打井运动就这样昙花一现般失败了,遍地的黑窟窿成了这场运动给地球留下的唯一印记。
就在这时,渭丰社成立了。渭丰社的能人、社会计郭警卫提出了一个设想:打一口大井,一是来水量大,抽不干;二是便于解决塌方问题。郭警卫的方案被讨论通过。于是渭丰社决定,举全社之力打一眼直径三十六米、别人闻所未闻的大井!
地点就选在紫郭村东南处三四米深的土壕内。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同时这里对紫郭、赵家、陌张三个村来说,位置相对适中,可以减少将来灌溉引水路程。
人们被这一前所未有的宏大工程的前景激励着,憧憬着工程建成后取之不竭的哗哗流水。于是说干就干,选出年轻力壮、刚从部队复原回来的郭致来、郭致新、惠春英为突击队长,再从每个生产队抽调十名精壮劳力,组成了约三百人的专业突击队,其他劳力随时待命。
战斗打响了,工地上红旗飘飘,喇叭中不断传出战地好人好事,工地上还架起了天天更新的黑板报给大伙加油鼓劲。
开始一部分人用木制独轮车向外推土,其他人两人抬一个筐。当挖到二三米深时,分别留出了两条盘山道路作为土方出口。路宽约三米,西南有一条,东北有一条,将井口分成两条对等的弧线。随着深度不断加大,一辆推车需要两三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边推,才能将土最终推上去。每逢星期日人最多,学生们都争着来工地干活,郭致产也在其中,最多时上劳达三百多人。
紫郭村有个叫郭蛇生的人,老人们至今提起仍无人不伸大拇指。他被大伙誉为工地“老黄忠”。在工地他最特殊,一不推车,二不拾筐,一人自个儿往上背。他扔掉上衣,让三四个人七手八脚,把一百多公斤重的大土块,抬到自己的光脊背上,然后低着头弓着腰,哼哧哼哧喘着粗气,硬是一步一步从盘山路把土块背上来。每当郭蛇生在盘山路上背土块时,大喇叭总是热情洋溢地响起:“看,我们的老黄忠又背上来一大块!"人们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在井口东边弧上,还向外开挖了一个四米长、一米宽的小井,用以架设抽水机器。
人常说,寸土难移。渭丰社全体社员偏不信这个邪。他们凭着最原始的方法,用最原始的工具,在一年时间里,硬是从井下向地面移动土方近五千立方米,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人间奇迹。
大井终于显了雏形,井深四米二,井口加上堆土占地共五亩。渭南县领导闻听渭丰社的壮举,不知从哪里特意给他们调来一台锅驼机,配上六寸皮管。付出了一年异常艰辛的人们,为这来之不易的辉煌激动着,甚至还提前修好了通往陌张村的四百米水渠。只等着机器一响,欣赏那哗哗渠水进地。
试抽水那天,工地披上了节日盛装。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县领导亲临现场。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们也都闻讯赶来看热闹。工地上人潮涌动,像过庙会一样,连卖小吃的都赶来了。随着锅驼机突突响起,浑黄的泥水从皮管中喷涌而出,全场掌声雷动。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不少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锅驼机响了几个小时,水还是没有变清。该吃饭了,人们才依老依不舍地渐渐散去。就在这时,突然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水位下降后,井下的悬空土层垮了下来,足足有一丈多高。多亏当时井下没人,要不然非出人命不可。试抽水就这样失败了。
人们不甘心一年的辛苦就这样毁掉,又在垮塌的地方做了个大木盘,上边垒上砖块作支撑,但最终没有成功。原计划抽水后再继续向下深挖的想法就这样搁浅了。
不久,精壮劳力都去渭河边炼钢铁了,打井的事从此搁置了下来。
“楞娃井”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楞娃井”早已成了那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成了晚上坐在自家庭院,仰望星空,向小孙子讲述的遥远故事。它的遗址,如今已经变成了垂钓爱好者闲暇之时的好去处。
“楞娃井”以及之前遍地开花的小土井,都是解放后渭北农民在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上,探索和尝试的一个缩影。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成了交口抽渭扩灌工程,才使官底人民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水问题。如今官底境内大渠小渠纵横交错,还有四百多眼机井相配套,成了渠井双保险、旱涝保丰收的风水宝地。先辈们为之生生不息流血流汗艰难探索的缺水问题,至此才真正得到彻底解决。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楞娃井”虽然失败了,但它折射出的我们古老中华民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楞娃井”精神,仍鼓舞着新一代官底人,在这方热土上去创造新的辉煌。(来源于:渭北往事)
20230818134841front2_0_276765_FqKUfuiC_vOwgrIzWn2Q-zHTZibP.jpg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6:1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起的挺有地方特色。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6:1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6:3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起的很有地方特色啊!!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6:3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人干劲大啊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6:4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好名字!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6:5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7:3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叫的很有个性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8-18 19:0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起的挺有地方特色。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26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3-8-18 20:1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愣娃井养了一群愣娃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返回列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