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进入盛夏季节,气温高、湿度大,蚊虫、苍蝇等病媒活动活跃,病原生物繁殖旺盛,易引发和传播各类夏季传染病。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做好对百日咳、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乙脑、布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夏季高发传染病及高温中暑的预防。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因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2、 注意室内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近距离接触。
3、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4、出现百日咳疑似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内隔离,阻断疾病传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1、注意手卫生,儿童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
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与饮食不当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呈现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有些还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2、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室内外地面、门窗和桌面;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清理生活垃圾。
3、搞好食品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5、保护易感人群。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头痛、恶心和呕吐,抽搐、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与夏秋季的气温、湿度适宜蚊虫滋生,乙脑的传播蚊媒密度增加有关。
1、做好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如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填平各类坑洼地、死水塘、清理各类盆、罐、坛、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
2、做好防蚊、灭蚊,家庭应安装纱门纱窗,必要时喷洒灭蚊药,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挂蚊帐或用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等。
3、外出活动时应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野外露宿。
4、乙脑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的主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均可用于8月龄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5、一旦出现乙脑疑似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患布病的羊、牛和猪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
1、要到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
3、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
4、注意饮食安全,不喝未煮熟的牛羊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牛奶、羊奶要煮三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把肉煮熟透了再吃;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5、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本病传染性极强,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
1、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不用脏手揉擦眼晴,勤剪指甲;毛巾、脸盆、手帕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
2、若家庭成员患病,对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注意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其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具。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用品后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双手。
3、患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造成传播。
4、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不要看书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等都易诱发中暑。轻症中暑可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户外作业人员如快递员、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1、避开高温天气尤其是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选择轻薄浅色的服装。使用遮阳帽、太阳镜、太阳伞、防晒霜等防晒用品。
2、高温天气要及时补充水分、盐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喝水时少量多次,不要过多饮用冰水和饮料。
3、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4、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冰袋、凉毛巾等冰敷加快降温,适量补充淡盐水。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
5、驾车出行注意控温,高温时驾车出行应注意车内温度,千万不要为了省油而不开空调,当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来源:渭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