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批复,陕西9市1区发展方向和重心明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24-7-2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在《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家批复,并在6月份将其对大众公开之后,今日(7月23日),陕西省政府发布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及杨凌示范区等9市1区的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这意味着,至此,全省层面,以及陕西绝大部分市(区)级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敲定,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求下,作为当下及未来十数年综合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规划,将是指导各地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而在陕西全省“一群两屏三轴四区五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下,陕西对9市1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又做出了哪些批复?


170317dqes0th8tonqkfoo.png

陕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


我们摘取批复中事关9市1区在定位、空间基础、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化重点内容,做以梳理展示,以供参考。



Shaanxi

关中地区



宝鸡市

170318oe0dd60g7dfd0es7.pn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名城历史文化名城


空间基础


到2035年,宝鸡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2.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8.0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69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8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8.46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18bdjzzlvx3jnrdz8y.png

注:宝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草案中为“一核三屏三带”

批复为“三屏两水两区、一核两带多点”

图为规划草案,以批复为准


构建“三屏两水两区、一核两带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北部特色果畜农业带和南部生态农业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秦岭、千山、关山生态屏障,加强渭河水系、嘉陵江水系生态廊道保护建设,推进渭北黄土台塬和南部秦岭山地整治修复。


强化由主城区、凤翔城区、蔡家坡片区组成的市域发展核心,沿陇海铁路城镇发展带及沿国道344城镇发展带,优化提升八个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进重点镇特色化发展。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川塬民俗田园、千山黄土台塬、秦岭自然生态、关陇低山草原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与传承山水相依、川塬相伴、城田交融的城乡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传承历史文脉,展现“周秦文化”风采,加强对周原、秦雍城、北首岭、太公庙秦公墓、九成宫和法门寺等历史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周秦文化核心集聚区及隋唐文化、关学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和史前文化保护展示区。积极创建宝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活化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彰显周风秦韵的文化魅力。



咸阳市

170318x9bup55g5v0xp99c.pn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着力建设西安都市圈核心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城乡融合发展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合作高地


空间基础


到2035年,咸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8.22万亩(含西咸新区13.4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4.04万亩(含西咸新区7.5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87平方千米(含西咸新区1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10.1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19t4tztguqqh5thz93.jpeg


构建“两河两山两区、一核一圈三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建设关中平原、渭北台塬等两大特色农业发展区。


综合治理北部台塬区水土流失,推动彬州、长武、旬邑等市县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渭北旱腰带区域生态修复和渭河、泾河等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筑牢西安都市圈北部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加强咸阳中心城区与西安同城化发展,共建都市圈核心区增长极。建设沿陇海线先进制造业发展带和北部清洁低碳能化产业发展带。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渭河两岸、五陵原周边、历史城区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与传承地坑窑等传统特色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加强汉唐帝陵、大佛寺、郑国渠首、秦直道、明清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打造周秦汉唐文化、丝路文化、明清陕商文化、关中农耕和民俗文化、马栏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展示空间,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铜川市

170319nojjf4vfnvw2zl0o.pn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西部高质量全面转型示范城市全国知名红色革命教育高地先进制造与科技转化基地康养幸福城市引领渭北绿色发展的中心城市


空间基础


到2035年,铜川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6.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5.0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2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5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0.95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19x9nwqt9je9swoue3.jpeg


构建“一核两轴、三区六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引导农业发展向优势区聚集,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修复西部子午岭生态屏障,推进赵氏河、漆水河等河流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提升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推动新区和耀州区融合发展、王益区和印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宜君县城镇化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保护与传承陈炉古镇等特色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健全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强化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整体性保护和系统化利用,加强耀州窑遗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唐玉华宫、香山照金、药王山、福地湖等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体系。



渭南市

170320socug6rrri5zo65d.jpe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郑洛渭西高质量协同发展区西北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地高端能化与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地华夏文明标识地


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渭南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8.0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5.8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85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5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15.98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0c69vw6i8wkzwipn1.png


构建“两屏三廊三区,一心两带多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渭河沿岸、渭北黄土台塬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平台和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筑牢秦岭和北山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黄河、渭河、洛河、森林、湿地系统保护修复,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快矿山综合整治,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以渭南中心城区为市域发展主中心,以韩城市、蒲城县和大荔县为市域副中心城市,以连霍高速、京昆高速、澄商高速、榆蓝高速沿线为城镇发展轴,完善城镇体系结构,壮大县域中心城市。建设连霍高速沿线产业发展带、京昆高速沿线产业发展带以及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引导新要素、新产业和新业态向重点区域集聚。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渭南滨水地区、老城和南塬等重点区域风貌引导,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等特色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强化华山、黄河、洽川湿地等自然文化遗产和党家村古建筑群、司马迁墓和祠、仓颉墓与庙、渭华起义旧址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桥陵、刘家洼、魏长城等国家遗址公园。促进韩城古城、丰图义仓、潼关古城等文旅融合。



杨凌示范区

170320st91zm516m3qqqjj.jpe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世界旱区农业人才中心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空间基础


到2035年,杨凌示范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3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0.68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1vs771rmrsg2so0gl.png


构建“一城两镇、三河环绕、若干宜居和美乡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片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发展智慧农业和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保护渭河、漆水河、小湋河、渭惠渠和高干渠生态空间,推进生态修复。完善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研宜学的城镇空间。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杨凌会展中心、南部渭河片区、西农大试验田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与传承毕公村、姜嫄村传统村落乡村风貌。



Shaanxi

陕北地区



延安市

170321uj0605jimijz0ibg.jpe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空间基础


到2035年,延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1.1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4.3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09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6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3.80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1qh8bdtdbtay8cz8a.png


构建“一心三轴、四区三山”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肉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引导农业产业优势集聚。以子午岭、黄龙山—劳山、白于山生态区为重点,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水土流失、固沟保塬、矿山生态、水生态等修复治理。


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持续推进延安—安塞一体化,优化新城、老区、外围组团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能化基地高端化发展。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黄土高原、传统特色城乡风貌引导。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传承保护好黄帝陵、延安宝塔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标识以及长城、芦山峁、秦直道、壶口瀑布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划定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革命旧址等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强化自然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榆林市

170322xahjtfnlwja6l2nx.pn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世界高端能化基地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五省交界中心城市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西部经济强市


空间基础


到2035年,榆林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86.9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90.9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36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4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14.32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2z1ibcn1mim54byxi.png

注: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草案中为“一核一屏两轴三带四区”

批复为“一核两轴三带四区”

图为规划草案,以批复为准


构建“一核两轴三带四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北部风沙草滩高效农业区、南部丘陵坡地旱作农业区、中部河谷川道特色农业区和东部土石山地生态农业区,培育特色农牧业。


打造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生态带、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带和黄河沿岸拦沙保水生态带,重点保护红碱淖、马莲滩等自然保护区。推进采空塌陷区、废弃露天煤矿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做强榆林中心城区,建设神木、靖边、绥德三个副中心城市,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北部煤炭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中部天然气资源扩大产能、西部石油资源增储稳产、南部岩盐资源适度勘查开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榆林卫城、榆溪河滨水空间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与传承窑洞、庄园等陕北特色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传承保护好长城遗址、秦直道遗址、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黄河、龙州丹霞、白云山等自然文化遗产。加强榆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神木、府谷、佳县、绥德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弘扬长城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Shaanxi

陕南地区



汉中市

170323siy8yr4rc5c8o8yl.jpe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生产基地


空间基础


到2035年,汉中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86.0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0.0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982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4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16.94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3fxrrfe1rfessgfs1.png

注:汉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草案中为“一核一轴一区两廊两屏”

批复为“一核两轴三区两廊两屏”

图为规划草案,以批复为准


构建“一核两轴三区两廊两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有机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汉江、嘉陵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建设,筑牢秦巴山地生态屏障。统筹国土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矿山修复治理。


完善城镇体系,统筹汉中盆地城镇功能布局,推动“汉台—南郑—城固”一体化,提升小城镇能级。打造汉江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带,保障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等重点产业空间。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汉中老城区、滨江区域、兴汉新区、城东片区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传承陕南传统民居、两汉三国文化、羌族文化等传统特色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重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加强“两汉三国”历史文化保护,统筹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非遗活态传承,促进文旅融合。



安康市

170324rhow59w08hjjzq4q.jpe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全国富硒食品和生态旅游产业基地汉江生态经济带新型材料加工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空间基础


到2035年,安康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9.4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4.2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24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8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8.18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4ux22rv470hyoott2.png


构建“两屏两带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建设富硒农产品和林特产品生产基地;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建设汉江、池河、任河、岚河等生态廊道,筑牢秦岭—大巴山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国土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矿山修复治理。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培育旬阳、汉阴两个市域副中心,壮大县域中心,加强重点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宜居生活风貌区、科创产业风貌区、生态休闲风貌区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与传承秦巴山水、生态原乡、清雅灵秀的特色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古遗址、会馆群、革命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安康地域文化脉络,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



商洛市

170325n1txjtkx1k8nym98.png


城市定位与目标愿景


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部署,着力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区大秦岭最美旅游康养目的地西商融合发展重要承载区


空间基础


到2035年,商洛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3.8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0.0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58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7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到2025年不超过3.30亿立方米。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70325xxl1wmlww5hm5m6c.png

注:商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草案中为“一圈三带,四区六岭”

批复为“一核四城、三带四区六岭”

图为规划草案,以批复为准


构建“一核四城、三带四区六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严格保护洛南盆地、商丹盆地等区域优势耕地,提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板栗、核桃、茶叶和食用菌等林特产品及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


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巩固秦巴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汉丹江生态保护廊道,严格秦岭保护分区管控。统筹国土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矿山修复治理。


提升商洛中心城区、丹凤和洛南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商—丹—洛”一体化,推进以中心城区和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城乡空间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设计指引,强化开发强度管控,注重龟山生态绿芯、莲湖公园、大云寺等历史文脉区和丹江、南秦河滨河空间等重点地区风貌引导,保护传承“商山鹤城”悠久历史文脉,塑造“画意秦岭、秦风楚韵”的秦岭山水乡村风貌。


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守护秦岭中华地理精神标识,保护传承秦楚文化、河洛文化、古道文化和红色文化,彰显“商山洛水、秦楚交融”文化底蕴。加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




文章内各市(区)用图均来自于其规划草案最终以批复公示版为准


(来源:陕西新闻网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17:1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17:1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26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24 18:5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感是越来越低了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4-7-24 19:1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20:0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敲定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21:0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九市一区发展方向和重心明确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21:0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hwa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21:1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7-24 21:2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返回列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