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9月26日,天高云淡,微风徐徐。在渭北旱塬北部山区的唐景陵景区,一排排鱼鳞坑错落有致,一棵棵松柏迎风挺立,十分壮观。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关中平原东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南部秦岭林地和北部浅山区是重点水源涵养林区,渭北旱塬和南部台塬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02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渭南持续推进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林、南北台塬水土保持林、沙区治理等12大造林绿化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190.7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0.85%。 渭北旱塬干旱少雨、生态脆弱,被称为“旱腰带”。唐景陵景区所在山体岩石裸露明显,土层瘠薄,植被恢复慢,造林难度大。 “在唐景陵景区周边,我们采用电钻和风镐开挖鱼鳞坑,通过‘三级提水’解决浇水难题,累计栽植树木15万株,苗木成活率达98%。”陕西秦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晗说。 渭南市依托渭北地区固沟保塬生态保护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举措,3年来建设台塬水土保持林5.5万亩。 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牛寺庙村是秦岭北麓的小山村。以前,村里塬残沟深,荒坡荒沟遍布。2021年,渭南市实施沋河西岸和秦岭北麓国土绿化项目后,栽植320万株侧柏、白皮松等,改善了村里的生态面貌。 “这几年,通过植树造林,村子周边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树木成林,不少野生动物常来‘光顾’。”牛寺庙村护林员孙有江说,“我们要管护好林木,防火禁牧防病虫害,让绿水青山永驻。” 在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桥峪村,随着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森林是个宝。现在我们发展了连翘和花椒等特色产业,以前的荒山荒坡变绿了,大家的钱包变鼓了。不少村民参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每月还有一笔工资。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好处。”桥峪村村民李印龙说。
位于秦岭北麓的潼关古城,林木苍翠,绿意盎然(9月26日摄)。 记者 陈宏江摄 提高森林质量,共建绿色长城。近年来,渭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人工造林等行动,持续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固碳释氧的能力,完成森林质量提升31.06万亩,进一步筑牢秦岭生态屏障。 白云清风,翠色涌动。记者驱车从沿黄公路(合阳段)出发,一路向南到大荔县,目之所及,北边黄河蜿蜒,水网成片,水鸟翩飞;南边塬面相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大荔县,黄河湿地周边分布着纵横南北12公里的黄河土崖,治理难度大。大荔县采用人工造林、自然修复等方式,集中连片建设防护林带1万亩,强化沿黄区域裸露坡面治理;对沿黄范围内1万亩功能退化的防护林进行整体修复,采取围栏封禁、人工巡护、砍灌割灌、补植补栽等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加快郁闭成林,重构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 此外,大荔县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森林乡村为目标,对黄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两岸5个乡镇64个村庄开展全面植绿补绿,实现了道路林荫化、广场园林化的目标。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面启动以来,渭南市在黄河沿岸区域开展沿黄直观坡面、沿线村庄、道路、湿地一体化治理,打造功能稳定、景观多样、和谐自然的黄河休闲绿色廊道。 渭南市沿黄地区加大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实施退化林分修复、森林抚育11.7万亩,打造实施了合阳县5900亩沿黄直观坡面生态治理工程、大荔沙苑防沙治沙工程和潼关县黄河沿岸防护林提质增效工程等。 国土增绿,山河添彩。从渭洛两岸到九曲黄河,从北部山区到南部秦岭,秦东大地再绘绿色新画卷。 (来源: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