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贾博涛
事迹:“戏法哥哥”11年坚守 兼顾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
类别:助人为乐
贾博涛,男,1999年4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故市村村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戏法第五代传承人。贾博涛是一名在公益道路上坚守了11年的青年非遗传承人,他创新开展惠民演出,倾心帮扶困难儿童,心系家乡发展,体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贾博涛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好人”“陕西好青年”等荣誉。
非遗传承:在坚守中焕发光彩
华山戏法是华山脚下的一颗文化明珠,充满奇幻与魅力,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贾博涛肩负传承使命,开展公益非遗宣传、公益惠民演出。他的足迹遍布渭南市临渭区、华阴市、潼关县等县(市、区)的70余个乡镇、160余个村(社区),累计演出400多场,惠及万余名观众。同时,他还将戏法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通过短视频、直播和舞台表演,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技艺。
贾博涛不但是华山戏法第五代传承人,还是当地困难儿童公益大使。他将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义务演出、免费培训,让中国传统古彩戏法成为特殊儿童快乐自信成长的基本技能。他说:“孩子们的笑容,是最好的掌声。”11年来,他用一次次的表演、一堂堂的教学,为1200多名困难儿童与特殊儿童打开了通往艺术的大门,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戏法哥哥”。在他们眼中,贾博涛不仅是一个会变戏法的“魔术师”,更是点燃他们梦想的“希望之灯”。
贾博涛还加入渭南市“东秦新青年”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和渭南青年讲师团,以华山戏法为载体,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部分市直部门、驻渭各高校、企业,累计开展线下宣讲50余场次,直接受众达7000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益之路:用赤诚温暖人心
贾博涛的公益之路,始于2013年。那一年,他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便深深体会到助人带来的满足感。从此,他在公益路上越走越稳。11年来,他深耕公益,捐书捐物,自14岁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累计志愿服务500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5830小时,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他的公益脚步还延伸到学校,为孩子们送去图书、文具和生活用品。10年公益,创建“戏法哥哥公益讲堂”,免费帮助教学5000余名儿童。他将华山戏法带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戏法背后的文化,成为一张文化与公益结合的新名片。他的课堂上,没有华丽的道具,却有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没有标准的舞台,却有无数发自内心的欢笑。在这位“戏法哥哥”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魔法天地”。在渭南城区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城外的困难儿童服务中心,时常能看到贾博涛的身影。他和师父雷鸣为特殊儿童、困难儿童办起了华山戏法传习班,希望这些孩子能掌握一门基本的谋生技能。2021年陕西省少儿新年联欢晚会上,贾博涛教的4名特殊儿童表演的戏法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坚守与初心:用奉献成就不凡
从加入志愿者队伍,到如今成为“非遗+公益”的标杆人物,贾博涛始终不忘初心。他用娴熟的技艺传承着传统文化,用公益之心滋养着孩子们的梦想。他说:“戏法是祖辈留给我的财富,而把它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是我的责任。”
2020年春节前夕,贾博涛用自己3000元奖学金为60余名困难儿童家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送上特别的春节礼物。2021年,他用自己工作后的第一笔收入为家乡母校的困难儿童捐赠送价值5万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他还通过实施“关爱服务暖冬行动”,帮助孩子们度过健康、温馨的假期。2024年,他带动爱心人士,多方筹集资金,为家乡的老人送去10万元春节慰问品。
贾博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情怀。他常说:“戏法不仅是变戏法,更是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在公益与非遗传承的双向道路上,贾博涛用戏法和爱心,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同时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传递正能量。